11月8日,德国联合行动司令部司令,索尔弗兰克宣称柏林已做好与莫斯科开战准备,并将协助北约向俄边境部署80万大军。这不就是对俄罗斯宣战了吗?大家别紧张,其实啊,在我看来,这就是德国玩的小把戏,看似是军事威慑,实则是德国多重利益算计的集中体现,背后动因远非对抗俄罗斯那么简单。
![]()
从表面看,这一表态源自去年公开的《德国行动计划》,文件设定180 天内部署80万北约部队的目标,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绝不是实战计划而是舆论造势。德国现役军人不足18万,即便扩军至2035年也难以支撑这一规模,80万兵力更是北约多国拼凑的虚数,而且我们也知道,北约内部立场分裂,真正形成合力难如登天。俄罗斯方面痛斥这是无稽之谈,本质也点破了这只是德国的政治表演,核心目的不在开战而在造势。
德国甘愿冒风险喊出强硬口号,首要原因是战后外交政策的彻底转向。我们一起来梳理一直,在默克尔时代的平衡务实的对俄政策,被现在的政府完全抛弃,默茨新政府急于通过反俄姿态绑定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在北约框架内,对俄强硬是讨好美国的投名状,能让德国获得更多军事与政治资源上的支持。同时,英国脱欧后欧盟内部权力格局调整,法国影响力波动,德国试图借北约军事核心定位,巩固自身在欧盟的主导地位,通过对外示强凝聚德国内部的共识,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
其次,是为德国的巨额军费开支寻找合理借口。德国已敲定3770亿欧元扩军计划,涵盖战机采购、坦克更新、军事基地翻修等多个项目的开支。如此庞大的资金投入,若没有明确的外部威胁作为理由,很难向国内民众与议会交代。渲染俄罗斯威胁,将扩军包装成保障国家安全的必要举措,既能顺利推进军费预算落地,又能减少国内的反对声音,是典型的以安全议题绑架民生诉求的政治操作。
更深层的原因,是借军工产业挽救国内经济。近年来德国经济增长乏力,工业复苏遇阻,扩军计划恰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测算,德国军工扩产计划能直接创造12万个就业岗位,莱茵金属等本土军工企业已拿到巨额订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也将受益。本质上,德国是把军工产业当成新基建,通过军事投入拉动生产、稳定就业,试图在政治示强的同时兼顾经济利益,实现一石二鸟的目的。
![]()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这种算计虽然有短期利益的考量,却严重忽视国内民意基础。二战历史让德国民众对战争议题极为敏感,多地爆发和平集会抗议北约拱火,对俄制裁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工业成本上涨,也让普通百姓怨声载道。但对德国政府而言,相比短期民意压力,长期的政治地位巩固与经济利益更具吸引力,这也导致其不惜牺牲部分民众利益,坚持强硬对俄路线。
所以,说到底,德国的开战准备宣言,是一场精准策划的利益博弈。外交上绑定美国、巩固欧盟地位,财政上为军费的开支正名,经济上激活军工产业,三重诉求叠加促成了这次看似激进的表态。但这种以对抗换利益的做法,本质是饮鸩止渴,忽视历史教训、煽动地缘对立,最终可能让德国陷入算盘落空、风险升级的困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