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
清晨的日常,本就是一杯香浓的救命水。楼下瑞幸的灯箱还亮着,我点单时屏幕闪出一个陌生的数字:从券后9块9的熟悉价,逐渐跃升到10块以上,甚至有帖子晒出“32元拿铁刺客”的狠劲。没想到,今年才刚翻开第一页就遇见这种波动。官方客服给出的说法是“未接到统一调价通知”,不同门店活动不同,价格以APP为准。这话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价格并非统一,一定程度上听凭门店的灵活操作;二是我们习以为常的9.9,已经成了稀缺的记忆。
![]()
市场里传的两件事很有意思。一方面,咖啡豆价格确实在涨,巴西、越南这两大产豆区产量下滑。这一年里,全球咖啡豆期货创历史高点,2024年11月25日的高位把涨幅拉到一个新的高度。国内市场也跟着上扬,业内有从业者提到“国内咖啡豆每公斤涨了十几块”,这使得成本压力传导到饮品端。另一方面,咖啡业的成本结构并非只有豆子。创始人李颖波给出的判断是,牛奶、包装、果汁等原材料在2024年同样有不同幅度的涨跌,合在一起,趋于平衡。也就是说,咖啡豆涨价并非唯一的推手,涨价背后还有更复杂的成本博弈。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如果把涨价单纯归咎于豆子,似乎有点单薄;若把所有成本都当作原因,涨价的逻辑又显得不再戏剧化。
前几年的9.9价格战,瑞幸也玩过。那时是为了快速扩张做前期输血,最终没有把利润让给消费者,靠着新品和市场扩张换回流量与规模。2018到2020年的亏损很直观:净亏损从16亿、31亿一路到56亿,累计超过100亿。那个阶段,涨价像是“末日药方”,把品牌从亏损的边缘拉回正轨。如今,价格回到10元上下,市场格局早已变了。瑞幸并非单纯靠涨价自保,它靠门店数量快速扩张,形成覆盖广泛的网格效应。到2023年、2024年,门店端收入虽有增长,但单位成本却在抬升,利润表看起来并不美丽。公开数据说,至2023年末,瑞幸门店数量已经达到两万多家;同期,库迪咖啡据称8723家,规模对比仍有豪华差距。瑞幸的“9.9”并非消失,而是在市场博弈中变得更为灵活:价格战退却,靠规模与品类创新来寻求新的利润点。
![]()
涨价背后的逻辑,似乎并非单点故障。對比起来,瑞幸在“价格战”期间的表现并不只是“涨价”。2023、2024年的财报里,瑞幸的单店收入虽有波动,利润却承压。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13%,第三季度单季收入突破百亿,101.81亿元,同比增长41.4%,但单店平均收入却在下降,运营成本持续攀升。门店扩张如此之快,达到21343家,这样的规模在成本端就是一台放大镜,放大了每一笔开支的压力。尽管如此,瑞幸却把“错位竞争”的节奏走得很稳:在9.9价格战的缝隙里,继续布局新品与爆款,销量出现回暖,日均销量甚至一度回升到较高水平。
![]()
官方与市场的一个微妙信号是:涨价并非无序发生。瑞幸并未公开宣布统一涨价,但APP端的显示和各门店的活动重心已经把价格锚定在更高的区间。店与店之间的差异以及对周边竞争的把控,成了“是否涨价”的关键变量。另一方面,零售端的消费者也呈现出“价差敏感度提高”的趋势。业内观察者指出,当品牌无法通过低价长期维持竞争力时,提升品类、提升体验、稳定品质,成为新的竞争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业内人士更关注的是“涨幅的可控性”和“服务、口感、稳定性”等非价格因素的协同作用。
![]()
若把视角拉远,瑞幸的涨价像是餐饮行业一个缩影。去年以来,萨莉亚、喜茶、星巴克、蜜雪冰城等品牌都在不同程度上收紧价格、调整策略。有人说市场趋于稳定,品牌之间的“瓜分”基本完成,品牌方更愿意用涨价来保护利润空间,避免恶性价格战。另一个更现实的逻辑是,涨价并非短期风向,而是对未来利润结构的布局。可以预见的是,若不提升产品力、强化供应链与服务体验,涨价一时或许解不了长期利润压力,反而可能让消费信心被“价格敏感”放大。
从瑞幸的策略看,涨价并非孤立事件。它结合了门店规模、品牌印象与市场定位三重优势:一方面,门店覆盖面广,近乎“无死角”的布局让顾客在路过时就能买到;另一方面,品牌多年的“性价比高、口碑稳”印象,成为了调控价格波动时的信任背书;再者,凭借新品与爆款,瑞幸在涨价后依旧能把销量稳住甚至走高。短期内,涨价对销量的冲击并不明显,反而可能在竞争对手靠拢中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
![]()
但未来仍有不确定性。若市场进入“物价上涨—利润紧缩—消费者迁移”的螺旋,品牌若仅以提价来维系利润,可能会丧失成本控制与品质维护之间的平衡。长期看,能否通过更丰富的品类、提升原材料与供应链效率、加强门店运营效率,构成新的竞争力,是检验这轮涨价是否可持续的重要维度。那些还在密切关注消费者在同城竞争中的选择权利的人,会发现:当涨价成为常态,谁还能提供“性价比之外的附加值”,才是真正的胜负手。
在这场风波里,广大消费者并非棋子,而是判决的关键。你会怎么选择?若你常去的瑞幸门店涨价,你会愿意为了这杯咖啡多跑几公里,去竞争对手那里捞一份同等的体验吗?你认同品牌通过涨价来保护利润、稳定供应吗,还是更在意口感与服务的全面提升?你还遇到过“店内差价、活动错乱”的情况吗?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
![]()
涨价像一剂温和的药,给行业带来清醒的同时,也让我们重新认识“性价比”的边界。瑞幸的未来,取决于它能否在扩张的同时,保持稳定的利润、持续的口碑与持续的创新。唯有如此,才能把这杯咖啡的苦甜,真正端到长期的桌面上。你觉得呢?你身边最近有没有被涨价影响的经历?欢迎在下方留言,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