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何方)近日,陇南徽县传来农业捷报:在2025年秋季雨涝灾害的不利影响下,当地夏播大豆实测亩产达208.56公斤,较2024年入选全国农技中心高产典型案例的205公斤再攀新高,为全国丘陵山区大豆抗逆高产提供了“徽县方案”。
初冬的徽县山间,嘉陵镇草滩村的田野里生机不减。两台联合收割机顺着丘陵地形灵活穿梭,在田垄间划出流畅作业线条,脱粒、清选、秸秆粉碎还田一气呵成,金黄饱满的豆粒经输送装置涌入收贮仓,再通过自动卸粮系统精准灌入运输车,全程机械化作业让丰收图景高效呈现。
田埂上,由四川农业大学、甘肃农业科学院等5家单位组成的专家组正严谨忙碌。他们随机选取测产区域,拔起豆株细致观察,用尺子丈量一平方米内的豆株密度,将数据逐一记录汇总。
据专家组介绍,此次测产严格遵循农业农村部大豆测产办法,在草滩村千亩大豆示范田随机取样。该示范田集成“耐密品种陇中黄602(3万株/亩)+ARC菌剂抗逆调控+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实收11.4亩田收获籽粒2626公斤。经PM8188-A型谷物水分测定仪检测,籽粒含水率2.23%、杂质率0.1%,折合13%标准水分后,亩产达208.56公斤,较去年高产典型再增3.56公斤。
“徽县大豆示范田的成效,有两大突出亮点。”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所长、研究员陈光荣指出,一是在陇南丘陵山区实现大豆全程机械化,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户收益,种植积极性显著提高;二是面对秋季连阴雨的不利天气,亩产仍稳定在200公斤以上,充分展现良种良法集成的抗逆增产潜力。“这一成绩离不开国家与省级产业体系、各级农技部门的协同发力,为区域大豆单产提升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近年来,徽县锚定大豆产业提质增效目标,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整合项目资源将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技术培训、物化补贴等服务精准送到田间。通过组建农技专家服务队开展“一对一”指导,累计培训农户超8000人次;大力推广“机械条播匀密技术”替代传统撒播,播种匀度提升40%、深度误差控制在±1厘米内,全县大豆机械作业率从2020年的不足30%跃升至如今的75%以上。截至2025年,徽县大豆种植面积达11.15万亩,平均单产147.5公斤,较2020年增长28%,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我们将以此次高产为新起点,持续加大农业技术研发与投入。”徽县农技中心主任李蓬岗表示,下一步将重点选育推广中晚熟、抗裂荚、耐霉变、易机收的优质大豆品种,优化麦(油)豆轮作模式,扩大全程机械化覆盖范围,完善“专家+农技人员+农户”技术服务体系,让更多先进农技扎根田间,巩固全国大豆高产典型地位,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