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张盼 舒均通讯员杜少华 罗珊珊
“中国人是有魔法吗?这水稻太神奇了!”11月12日,远在非洲西部布基纳法索纳柳村的村民迪呼拉,接受极目新闻记者跨国连线采访时仍激动不已。原来,在中国三批援布农技专家的接力帮助下,他们种植的中国水稻亩产达到了1200斤,是当地水稻品种产量的2倍以上!
眼下,正值布基纳法索水稻收获季,由中国援建的97公顷杂交水稻示范田(含2公顷新品种展示区)喜获丰收,这也是该国大面积示范种植中国杂交水稻后获得的大丰收。
![]()
中国援建的布尔比中国水稻品种展示区一片丰收景象
上月底,在布基纳法索纳柳村的中国杂交水稻示范田,湖北援布的农业专家组组长胡宇舟与薛友国、陈正才、孙国锋等专家接过村民递来的镰刀,与村民们一同挥出了收割的第一镰。与此同时,布基纳法索农业部门代表与当地技术人员专程走进示范田,随机采样现场测产,当9吨/公顷(折合每亩约1200斤)的平均产量数据公布时,人群中连连发出惊叹:太神奇了,中国水稻的产量竟是当地品种产量的2倍以上!目前,中方援建的杂交水稻示范田基本收割完毕,按9吨/公顷的产量计算,预计总产量873吨。
![]()
10月25日,专家在布基纳法索纳柳村开展水稻评估测产
西非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种出的不仅仅有粮食,还有中布农业合作的丰硕果实。
据介绍,水稻是布基纳法索消费增长最快的粮食作物。当地水稻品种亩产约为316斤-600斤,本国稻米只能满足1/3人口的需求,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布政府最重要的民生目标。2018年至今,多个布基纳法索农业研修班学员,专程到中国学习考察,我国陆续派出三批援布农业技术专家,帮助布方发展水稻产业,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前两批专家在传授中国高产栽培技术的同时,为推广中国杂交水稻开展了大量试种,筛选出的3个杂交水稻品种于2024年通过布基纳法索审定。第三期项目开始,中国专家首次在布大面积示范种植中国杂交水稻。
![]()
10月25日,中国专家进行水稻机械收割示范
湖北省位于我国华中地区,是鱼米之乡,也是重要的水稻产区,熟悉水稻生产的专家众多。中国援布专家组一期项目共9名组员均来自湖北,二期项目10名组员除2名翻译外,8名专家来自湖北。今年3月,第三批援布专家共8名组员如约抵达,包括湖北6人、山西1人、广西1人。专家团成员分工明确,他们有的负责水稻育种,有的专攻水稻种植指导,有的则负责农业机械推广,还有的负责水利、水产、畜牧等。
第三期项目任务中,除了援建中国杂交水稻示范田,中方专家组还将帮助布方新开发800公顷洼地水稻。目前,2025年已开发400公顷,涉及8个大区,14个项目点。
![]()
10月30日,中国专家与当地农民共庆丰收
水稻专家陈正才来自湖北潜江,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他积累了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自抵达布基纳法索后,他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仔细观察当地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结合自身所学,为当地农户量身定制水稻种植方案。
陈正才介绍,种植过程中,专家组发现当地农户在水稻全生育期只单一施用氮肥的习惯,他们便指导当地农民增施有机肥,重施底肥,在水稻生长后期少施氮肥、增施钾肥,这样既提高稻株的结实率,还能避免稻株贪青晚熟,抗倒伏能力也会显著增强。这些贴合当地实际的技术调整,为水稻丰产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在中国援布专家组的指导下,布基纳法索纳柳村的迪呼拉,如今已成为村里的种植能手。他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跟着中国老师学技术,就像在学魔法,“看着稻苗一天天壮起来,稻穗一天天鼓起来,过上好日子的踏实劲儿一天比一天足。”
“我们援助的目标是促进中国先进农业技术在非洲落地,让更多的农民拥有持续丰收的技术‘金钥匙’。”中国第三批援布专家组组长、水稻专家胡宇舟说,这是他在这里扎根的第七年,家乡湖北是中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他不仅要把湖北的农技传播到非洲,还希望把湖北人“热情友好”的形象带到非洲。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