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名哈马斯被做成了‘琥珀’”,这个充满文学修辞的标题,掩盖不了一个冰冷的事实:活人被水泥活埋。
无论他们是谁,犯下何等罪行,用速干混凝土将整条地道连人带武器封死,让190个生命在黑暗中窒息、挣扎、绝望至死,这已不是“精准打击”,而是系统性灭绝。
![]()
以色列军方称之为“死亡胶囊”,媒体美化为“正义的必然”,可当人类开始用工程学计算如何最高效地埋葬敌人时,文明的底线正在崩塌。
我们当然记得10月7日的惨剧。
哈马斯对平民的屠杀令人发指,音乐节上的扫射、村庄里的劫持、对妇女儿童的暴行,必须受到谴责与追责。但以暴制暴从来不是正义,只是仇恨的循环。
当你说“十月七日谁讲人道”时,是否想过:若因对方野蛮,我们就放弃人道,那我们与野蛮的距离,还剩多少?
![]()
现代战争最可怕的,不是武器多先进,而是把杀人变成一场干净、高效、无血的流程。
纳米机器人绘制3D地图,水泥泵车精准注入,指挥官冷静倒计时,整个过程像在处理故障管道,而非终结生命。没有枪声,没有爆炸,只有灰色的混凝土缓缓流淌,淹没呼吸、覆盖哀嚎。这种“无接触杀戮”,消解了杀人的负罪感,也让公众更容易接受“必要的残忍”。
可问题是:被封在地道里的,全是武装分子吗?以色列称200多人均为哈马斯成员,但战时情报常有误判。
即便全是战斗人员,国际法也明确规定:即使对敌方战斗员,也禁止使用造成不必要痛苦或完全剥夺生存机会的手段。活埋,显然踩过了这条红线。
![]()
更讽刺的是,一边是高科技水泥封洞,一边是加沙地面成千上万平民断水断电、缺医少药。
孩子们在废墟里翻找食物,母亲抱着死去的婴儿哭泣,而西方某些政客却只对“水泥封人”表示“关切”,对日常的集体惩罚视而不见。这种选择性道德,本身就是一种虚伪。
所谓“人工琥珀”的浪漫化叙述,更是对死亡的亵渎。千年后若真有人发掘,看到的不会是“恐怖分子的定格”,而是一个时代对人性的放弃。当胜利者用混凝土书写历史,真相早已被封存于地下,无人听见。
![]()
真正的安全,从不来自彻底消灭敌人,而来自打破暴力循环的勇气。以色列有权利自卫,但自卫不该成为无差别清除的借口。若每一次袭击,都以更残酷的方式回应,那和平就永远只是停火协议上的一行墨迹,风一吹就散。
今天你用水泥封住地道,明天他们就会挖更深的洞;你用技术碾压对手,他们就用更极端的手段报复。这不是胜利,是螺旋式坠落。
文明社会面对恐怖主义,考验的不是谁的武器更狠、手段更绝,而是能否在愤怒中守住底线,在复仇中保留人性。
否则,就算阳光照进加沙,照见的也只是满目疮痍的灵魂,无论是被埋的,还是埋人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