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尤其是塔利班在2021年重新上台后,两国边境冲突就没停过。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专门针对巴基斯坦政府搞袭击,一直想推翻政府统治。
阿富汗塔利班(TTP)跟巴基斯坦的塔利班组织有点联系,但对这些武装分子在自家地盘上藏着掖着,阿富汗基本不管。巴基斯坦觉得阿富汗在窝藏敌人,就想着跨过边境线干点事。
![]()
夜空突袭
2024 年 12 月 24 日夜间,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机编队划破阿富汗帕克蒂卡省巴马尔地区的夜空。此次行动中,巴方出动枭龙战机与 F-16 战机,对巴基斯坦塔利班(TTP)的多个藏匿据点发起多轮空袭。根据巴基斯坦军方事后发布的声明,此次打击属于 “精准定点清除”,共摧毁 4 处武装分子营地,歼灭 40 余名武装人员,其中包括 TTP 的 3 名中层指挥官。
为佐证 “精确性”,巴方公开了无人机拍摄的实时监控画面,画面显示战机投放的精确制导武器准确命中预设目标,未对周边民用设施造成明显破坏。与此同时,巴基斯坦陆军在北瓦济里斯坦地区同步发起地面攻势,通过迫击炮覆盖与无人机突袭相结合的方式,在该区域击毙 7 名 TTP 武装分子,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
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对此次空袭的表述则完全不同。阿富汗临时政府发言人在次日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空袭造成 46 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平民,包括 12 名妇女和 8 名儿童,并指责巴方行动 “鲁莽且违反国际法”,是对阿富汗主权的严重侵犯。
外交部随即召见巴基斯坦驻喀布尔大使馆代办,递交措辞强硬的抗议照会,要求巴方立即停止类似行动并赔偿损失。双方对伤亡人数与打击目标的分歧,为后续局势升级埋下伏笔。
![]()
边境增兵
面对巴基斯坦的越境空袭,阿富汗塔利班迅速采取反制措施。12 月 25 日起,阿富汗国防部从国内多个省份调集兵力,向帕克蒂卡省、霍斯特省及帕克蒂亚省等边境地区部署超过 1 万名士兵。这些部队携带重型机枪、迫击炮、便携式防空导弹等武器装备,在边境线阿富汗一侧构建防御工事,部分区域甚至架设临时浮桥以保障物资运输,边境两侧形成 “剑拔弩张” 的对峙态势。
12 月 28 日,对峙升级为实际交火。阿富汗国防部发表声明称,其边境部队对巴基斯坦边境的 3 个军事据点发动 “猛烈反击”,击毙 19 名巴基斯坦士兵,摧毁 2 辆军用车辆。
![]()
巴基斯坦军方则否认这一伤亡数字,仅承认双方在边境局部区域发生 “零星交火”,巴方有 3 名士兵受伤,并无人员阵亡。尽管双方对战果表述存在差异,但此次交火标志着两国边境冲突从 “空中突袭” 转向 “地面对峙”,关系彻底降至冰点。
此后数日,边境小规模摩擦持续不断。巴基斯坦陆军加强了开伯尔 - 普什图省的边境巡逻力度,在关键通道设置路障与瞭望塔;阿富汗方面则在边境村庄组织民间武装参与防御,形成 “正规军 + 地方武装” 的联防体系。
![]()
联合国驻阿富汗援助团监测数据显示,12 月 24 日至 31 日期间,巴阿边境共发生 17 起武装冲突,造成至少 68 人死亡,其中平民占比约 30%。
历史积怨
巴阿边境的紧张局势,根源在于长期未解的历史争议与安全困境。两国当前的边境线 “杜兰线”,是 1893 年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由英属印度官员杜兰与阿富汗国王阿布杜勒・拉赫曼汗划定的边界线。这条线将普什图族的传统聚居区分割在两国境内,阿富汗历届政府均未正式承认其合法性,认为这是 “殖民时代的不平等产物”。
![]()
这种边界争议为 TTP 的生存提供了土壤。TTP 成立于 2007 年,核心目标是推翻巴基斯坦政府,建立基于宗教法的政权。
自 2021 年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权后,部分 TTP 武装分子从巴基斯坦境内转移至阿富汗东南部的边境部落区,利用当地复杂的地形与民族关系藏匿,并伺机跨境发动袭击。巴基斯坦政府多次要求阿富汗塔利班交出 TTP 头目、摧毁其训练营,但阿富汗塔利班以 “需维护主权”“避免内战” 为由,始终未采取实质性行动。
![]()
巴基斯坦国内的安全压力持续增大。2024 年 1 月至 11 月,TTP 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动各类袭击 217 起,造成 1200 余人伤亡,其中包括多起针对学校、市场的自杀式爆炸事件。
巴基斯坦军方认为,地面跨境清剿行动易陷入 “游击战” 泥潭,且可能引发更大规模平民伤亡,因此选择以空军空袭作为主要反制手段,试图通过 “精准打击” 削弱 TTP 的有生力量。
![]()
外部博弈
边境冲突的背后,还掺杂着区域大国的战略博弈。印度长期被巴基斯坦认为是 TTP 的 “幕后支持者”,巴基斯坦情报部门曾多次披露,印度通过阿富汗境内的情报网络,向 TTP 提供资金与武器援助,试图通过扶持反巴武装牵制巴基斯坦。
2024 年 10 月,巴基斯坦军方在一次边境截获行动中,查获一批印有印度军工标识的步枪与手榴弹,声称这些武器 “最终流向 TTP 营地”,印度对此予以否认。
![]()
美国在 2021 年从阿富汗撤军后,虽减少了直接军事存在,但仍通过外交与经济手段影响阿富汗局势。美国对巴基斯坦的越境空袭持反对态度,认为这会 “破坏阿富汗的稳定”,影响美国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布局;同时,美国也未完全切断与阿富汗塔利班的接触,试图通过援助换取阿富汗在反恐、禁毒等领域的合作。这种 “两面性” 让巴基斯坦对美国的立场充满警惕。
伊朗、中国等国家则呼吁双方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中国作为巴基斯坦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多次在双边会谈中建议巴基斯坦 “保持克制”,同时鼓励阿富汗塔利班 “切实履行反恐承诺”;伊朗则担忧边境冲突波及本国东部的俾路支族聚居区,曾主动提出担任巴阿两国的调解人,但未获得双方的明确回应。
![]()
困局难破
进入 2025 年,巴阿边境的冲突呈现 “打打停停” 的循环态势。1 月,巴基斯坦军方再次指责阿富汗 “窝藏 TTP 武装分子”,威胁将采取 “更严厉的报复行动”;阿富汗则同步加强边境防御,在帕克蒂亚省部署新型雷达系统,以监测巴基斯坦战机的动向。
3 月,国际危机组织发布报告指出,巴基斯坦的空袭虽能短期压制 TTP 的活动,但无法根除其生存基础,反而因平民伤亡加剧了阿富汗民众对巴基斯坦的反感,为 TTP 招募成员提供了 “舆论土壤”。
![]()
经济与人道层面的代价同样显著。阿富汗塔利班掌权后,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边境贸易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冲突导致巴阿边境的托尔哈姆、查曼等主要口岸多次关闭,2024 年两国贸易额较 2023 年下降 35%,阿富汗急需的粮食、药品等物资供应受阻。
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边境冲突已导致超过 2.3 万名阿富汗平民流离失所,其中约 8000 人逃往巴基斯坦境内寻求庇护,给两国的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
尽管双方在 2025 年 5 月举行过高层会谈,就 “建立边境预警机制”“联合打击跨境武装” 等议题展开磋商,但因在 TTP 问题上的核心分歧未解决,会谈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6 月至 10 月期间,TTP 先后在巴基斯坦开伯尔 - 普什图省发动 3 起重大袭击,造成 150 余人死亡,巴基斯坦军方随即发起新一轮空袭,阿富汗则以边境炮击回应,冲突再次回到 “报复 - 反报复” 的恶性循环。
![]()
对于巴阿两国而言,长期冲突没有赢家。巴基斯坦需要稳定的边境环境应对国内经济与安全挑战,阿富汗则需通过和平的外部环境获取国际援助、改善民生。
如何打破 “空袭 - 报复 - 更多袭击” 的怪圈,重建双方的互信,成为两国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而国际社会能否摒弃 “地缘私利”,为双方提供公正的调解与支持,将直接影响这场边境困局的未来走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