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位于火星北半球的杰泽罗陨石坑,被公认为太阳系中最具科学探索价值的“地质记忆库”。
2
过去三年多时间里,NASA毅力号火星车如同一位不倦的行星考古学家,在这片区域跋涉超过29公里,系统性地勘察古老岩层。最终,它揭示出一份足以重塑人类对火星宜居认知的关键材料——由24种独特矿物构成的“化学编年史”,无声记录着这颗红色星球从极端恶劣环境向潜在生命摇篮转变的完整历程。
![]()
3
要理解这份“矿物日志”的深层含义,首先需还原杰泽罗的真实面貌。借助毅力号搭载的RIMFAX探地雷达设备,科研团队为该区域执行了一次高精度“地下扫描”。数据显示,距今约30亿年前,这里曾是一个活跃的湖泊系统:河流自周围高地流淌而下,携带沉积物形成宽阔三角洲;雷达图像中清晰呈现的平行层理结构,正是当年静水环境中逐层堆积的直接证据。
4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探测结果还识别出多个地层之间的“不整合界面”,表明在湖泊出现之前,陨石坑底部经历过显著的地表剥蚀过程。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火星水文活动不仅存在,而且持续时间长、阶段复杂,远非一次性事件所能解释。
![]()
5
这部岩石写就的日记最令人震撼之处,在于完整保存了火星水环境演化的三个关键转折点。初始阶段呈现出强烈的极端特征:高温且呈酸性的流体长期渗透并改造原始火山基底,催生出绿辉石、磁铁矿等耐腐蚀性强的矿物组合。
6
这种环境看似毫无生机?但类比地球上的黄石国家公园热泉生态系统,即便在强酸高温条件下,仍有微生物群落 thriving(繁盛生长)。因此,谁又能断言古火星不存在类似的顽强生命形式?
7
显然,火星并未始终维持如此严酷的状态。进入第二阶段后,湖水性质发生明显转变,pH值逐渐接近中性,温度也趋于温和。
![]()
8
此时的杰泽罗已具备支持复杂化学反应的基础条件,矿物种类也随之更新换代。明尼苏达石和斜发沸石等新矿物频繁现身,反映出水体化学成分更加稳定,有利于有机分子合成与积累。
9
更令人振奋的是,毅力号在名为“光明天使”的泥岩单元中,观测到散布于红色基质中的微小绿色颗粒,形似罂粟籽。这些颗粒富含蓝铁矿,并且与有机碳信号高度重合。在地球上,此类矿物常作为微生物降解有机质过程中的副产物留下,被视为潜在生物印记的重要指标。
![]()
10
最令研究者心潮澎湃的是第三阶段的环境巨变——整个盆地被温和的碱性水体覆盖,广泛分布着海泡石这类典型“宜居指示矿物”。
11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切亚瓦瀑布”区域岩石表面出现的“豹纹状斑点”:外围为富磷铁矿物环带,内部则包裹磁黄铁矿核心。这种分层环形结构,与地球某些微生物成因的矿物沉淀模式极为相似。
12
经过细致排查,科学家未发现相关岩层遭受后期高温热液扰动或火山作用的迹象,从而排除了非生物机制生成此类结构的主要可能性。尽管如此,研究团队仍保持审慎态度,将这些现象定义为“候选生命信号”。毕竟,“非凡主张必须依赖确凿证据”仍是科学界的金科玉律。
![]()
13
能够成功破译这些隐秘信息,离不开毅力号配备的两项核心技术。MIST矿物识别算法犹如一位精通多语种的解码专家,能从复杂的光谱数据中精准提取每一种矿物成分,并为其鉴定结果赋予量化可信度评分——其原理类似于气象预报中的降水概率评估体系,极大提升了判读可靠性。
14
另一利器是安装于机械臂末端的PIXL仪器,它通过发射聚焦X射线束穿透岩石表面,实现超高分辨率的元素 mapping(成分绘图)。其检测精度较以往任何火星探测设备提升一个数量级,连微米尺度下的矿物微区变化都能清晰捕捉。
![]()
15
为确保所有分析结论经得起推敲,研究小组专门构建了误差控制模型,进行多轮交叉验证与模拟测试。毕竟,当前尚无法将样本即时送回地球实验室复核,每一次远程判断都必须力求万无一失。
16
这些成果正逐步改变我们对火星生命潜力的整体判断。多次交替出现的宜居窗口期说明,生命若曾萌芽,拥有充足的时间窗口完成起源与演化。特别是从酸性到碱性的渐进式环境改善,恰好契合生命由简单向复杂过渡所需的外部条件序列。
17
更重要的是,这类适宜环境并非孤例。杰泽罗的发现为未来对蓝宝石峡谷等其他热点区域的探测提供了重要参照,暗示类似宜居条件可能曾在火星多地普遍存在。
![]()
18
目前,毅力号已完成多个关键岩石样本的封装作业,静待未来“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将其带回地球。配合MIST建立的详尽矿物档案作为解读指南,地面实验室将能开展更深入、更灵敏的生命痕迹搜寻工作。
19
与此同时,我国规划中的“天问三号”任务,以及欧洲航天局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巡视器计划相继推进,标志着全球火星生命探索进入协同攻坚的新时代。
20
杰泽罗的故事深刻揭示:这颗如今寒冷干燥的红色星球,其远古历史远比人类曾经设想的更加温暖湿润、生机盎然。
21
那些封存在层层岩石中的矿物密码,不只是水文变迁的历史凭证,更有可能承载着解答“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终极线索。
22
随着更多样本穿越星际重返地球,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真正读懂来自30亿年前火星深处的那一声低语——那是关于生命起源的问候,也是关于我们自身位置的沉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