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在今年六月正式入主青瓦台时,许多观察家还预测他会有一个“观望期”。毕竟,韩国总统职位素有“民主体制下的帝王”之称,但同时也是权力的火山口,前几任总统的结局无不令人唏嘘。
没人料到,李在明完全打破了常规。他上任仅仅五个多月,就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完成了两件足以重塑韩国政治格局的大事,其行动力之强、目标之明确,让整个精英阶层都感到震惊。
![]()
他的第一把火,烧向了韩国权势熏天的检察系统。
尹锡悦本人出身检察系统,在其任内,检察系统的权力达到了新的高峰,但也因干预政治、选择性办案而积怨甚深。
李在明巧妙地利用了民众对检察系统极度不信任的“契机”,以刮骨疗毒的决心,直接推动废除了这个拥有惊人调查权和起诉权的庞大机构。
![]()
这不仅仅是机构改革,更像是一场针对旧权力核心的“外科手术式打击”。韩国检察厅曾是大韩民国最令人畏惧的机构之一,其触角伸及社会各个角落,甚至能左右总统选举的走向。
它的轰然倒塌,标志着持续数十年的“检察官共和国”时代可能就此终结。
这一动作选在APEC峰会前夕宣布,李在明轻描淡写地提及“戒严令的负面影响已经消除”,这番表态看似在总结国内局势,实则更像是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大国,递上一份“政局已稳,投资放心”的安保证明。
![]()
然而,与接下来发生的军界大地震相比,废除检察厅甚至显得有些“常规”。
七位四星上将,也是这个国家军队的顶尖支柱。被同时撤换,其中包括掌握实权的海、陆、空三军参谋总长,以及至关重要的韩美联合作战司令部副司令。
这种规模和力度的清洗,在韩国民主化之后的历史上极为罕见,仿佛一场精心策划的军事“斩首”行动。
![]()
其深层目的,被认为是多重的:首要目标是彻底清除尹锡悦在军队中的影响力。
去年“戒严令”风波中,部分军方高层态度暧昧,甚至被指为尹锡悦的强硬政策撑腰,这无疑触动了李在明阵营最敏感的神经。
韩国历史上不乏军事政变的先例,因此,确保军队的绝对忠诚,对任何一位韩国领导人而言都是头等大事。
![]()
李在明此举,无异于拆除可能引爆政治危机的引信,从根本上杜绝军方势力再次深度干预政治的可能性。
这也是在重整军队指挥体系,安插绝对可靠的“自己人”,确保枪杆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后续可能更深层次的改革包括对朝政策调整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负责调查“内乱案”的特检组给尹锡悦新增的“一般利敌罪”指控,如同悬在这位前总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落下。
![]()
“一般利敌罪”在韩国法律体系中属于顶级重罪,其适用条件是“对国家军事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为敌国带来军事利益”。
将去年的无人机泄密事件与此罪名挂钩,无疑是将尹锡悦的政治风险推向了极致。
如果此罪名最终坐实,尹锡悦面临的刑期很可能远超其前任朴槿惠,想要像朴槿惠那样短期内获得特赦的可能性也变得微乎其微。
![]()
这番几乎没给对手留下任何喘息和反击的空间,展现出了李在明极其团队高超而硬朗的政治斗争手腕。
当国民力量党高层张东赫在素有“民主圣地”之称的光州参加活动,被愤怒的民众团团围住,身上价值不菲的西装在推搡中被撕破的狼狈画面传遍全网时,韩国国内民意的转向已经用一种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这个曾经推动“戒严令”、被视为保守强硬派代表的政党,其民意基础正在加速松动,甚至在其传统票仓地区也出现了明显的溃散迹象。
![]()
最新的民调数据如同一个冰冷的注脚:国民力量党的支持率已经跌至26%的历史低位,而李在明凭借其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获得好评的经济政策,支持率一路飙升至60%。
这种近乎碾压式的优势,不禁让人联想到文在寅执政初期对保守派的压倒性态势,但李在明的根基,似乎建立在更为激进和彻底的变革承诺之上。
然而,李在明真正让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大国侧目的,是他推动的一项被韩国保守势力猛烈抨击为“亲华法律”的立法。
![]()
该法规定,对特定国家或其人民进行公开侮辱,将面临最高五年有期徒刑的惩罚。
在尹锡悦时期,这种法律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当时的外交政策明显向美日倾斜,对华言辞也时常趋于强硬。李在明此举,犹如在韩国外交政策上进行了一次剧烈的“压力转向”。
要知道,过去几年,韩国一些媒体和政客为了博取眼球,时常发表煽动性、侮辱性言论,对两国关系造成了实质性伤害。
![]()
尽管青瓦台方面否认该法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强调其普适性,但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其传递的信号意义不言自明。
它很可能是李在明政府向中方展示友好与尊重的一种姿态,意在为APEC峰会营造良好氛围,并安抚中方对于韩国可能过度嵌入美日安保体系的战略担忧。
更耐人寻味的是,李在明毫不避讳地公开了自己意图修改宪法、寻求连任的想法。
![]()
韩国实行总统单任制,五年任期不得连任,这一被称为“五年帝王制”的规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导致政策短视、后期朝局无力的制度性根源。
打破这一铁律,意味着李在明追求的不仅是当下的权力,更是一个可能持续十年甚至更长的政治时代。
这种思路,与依靠“戒严令”等非常手段维持权力的尹锡悦形成了鲜明对比。
![]()
可以说,李在明的手段不可谓不硬朗,甚至带有一丝“铁腕”色彩。
他给中方的“交代”,确实在短期内换来了外交上的回旋空间,缓和了地区的紧张气氛,但彻底的政治清算很少能真正终结斗争,往往只是将矛盾暂时压制。
国民力量党目前的沉寂,是否意味着永久性的衰落?被压制的不满情绪,会以何种方式寻求出口?这些都是留给未来的问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