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机关悬赏捉拿台独分子,真的有用吗?
![]()
答案毫无疑问是:有用!且是维护国家主权、震慑分裂势力、推进统一进程的关键举措——它既具备坚实的必要性,更拥有充分的可行性,而台湾解放后的全面追责与全球引渡网络,更将让“台独”分子无处遁形、终生惴惴不安。
一、悬赏捉拿的核心必要性:守住国家底线,击碎分裂幻想
1. 宣示主权的法律亮剑:“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本质是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的犯罪行为,悬赏通缉绝非政治表态,而是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具体实践。从泉州公安通缉煽动分裂的温子渝、陈柏源,到广州公安悬赏“资通电军”萧智豪等20名网络攻击嫌犯,都是在以执法行动明确:台湾是中国领土,分裂国家者必受法律严惩,不存在任何“法外之地”。
2. 震慑分裂的精准打击:悬赏通告以明确的奖励机制(5万至25万元人民币)激活全民监督,让“台独”分子的一言一行暴露在两岸同胞的视线中。这种高压态势能直接击碎部分人“分裂无代价”的幻想,迫使潜在分裂者收敛行径,同时瓦解“台独”势力的组织根基——当骨干分子因惧怕被举报而惶惶不可终日,分裂活动的传播链、资金链将自然断裂。
3. 凝聚民意的共同行动:悬赏捉拿为两岸同胞提供了参与反“独”的具体路径,台媒关注、网友支持“自作自受”的舆论反应,印证了反分裂是两岸民心所向。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既孤立了少数“台独”顽固分子,更强化了“两岸同属一中”的共识,为统一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二、悬赏捉拿的现实可行性:法律有依据,执行有路径
1. 法律框架全面覆盖:除《刑法》分裂国家罪外,“两高三部”联合发布的意见明确规定,“台独”分裂犯罪最高可判死刑,且分裂行为持续实施时不计算追诉期,逃避侦查则终身不受追诉限制。这意味着“台独”分子的罪行一旦查实,无论时隔多久、逃到何处,都无法逃脱法律追责。
2. 线索收集高效落地:悬赏机制能突破跨境侦查的地理限制,借助群众力量获取关键证据。此前广州公安通缉“资通电军”时,正是通过精准锁定嫌犯身份并公开悬赏,实现了对有组织网络分裂活动的集中打击,证明悬赏模式能有效破解“台独”分子的隐蔽化、跨境化犯罪难题。
3. 国际合作经验成熟:中国警方在跨国追逃领域早已积累丰富实践,中泰成功引渡佘智江、中摩首次引渡经济犯罪嫌疑人等案例,彰显了国际执法协作的实效。截至目前,我国已与60余个国家缔结双边引渡条约,覆盖五大洲,近期批准的中塞引渡条约更扩大了欧洲追逃范围,为抓捕外逃“台独”分子提供了成熟的协作模式。
三、终极追责保障:解放后必归案,逃到全球也枉然
1. 统一后的司法闭环:台湾解放后,中国司法管辖权将全面覆盖台湾地区,“台独”分子的犯罪证据(如煽动言论、分裂行动记录)已通过悬赏通缉阶段固定,届时可直接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刑法》启动审判程序。中国社科院专家明确指出,统一后“台独”分子必须依法承担刑事责任,不存在任何豁免空间。
2. 全球引渡无死角:“台独”分子妄图逃至境外避罪纯属妄想——中国的引渡条约网络已实现关键区域全覆盖,且国际社会普遍遵循“一个中国”原则,不会为分裂分子提供庇护。结合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报机制,外逃“台独”分子终将被缉捕回国,正如公安部所言“有案必查、有逃必追”。
3. 终身追责的心理震慑:“台独”分子即便暂时逃脱,也将终生背负犯罪污点,面临出行受限、资产冻结、惶惶不可终日的境遇。“两高三部”的意见早已明确“终身追责”原则,这种持续的法律压力,将让他们在恐惧中度过余生,彻底击碎“分裂获利”的幻想。
综上,公安机关悬赏捉拿“台独”分子,既是当下震慑分裂势力的“利剑”,也是为统一后全面追责铺路的“基石”。法律的刚性约束、全民的监督力量、全球的追逃网络,共同构成了“台独”分子无法突破的“天罗地网”。分裂国家者,终将为其行径付出惨痛代价,这不仅是法律的必然,更是历史的铁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