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尖端人才的流失是我国科技发展路上的一大憾事。就连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也曾被外媒调侃为“美国人才输送基地”。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2万名华裔科学家正式加入外国国籍,占美国科学家总数的近15%。对此,任正非曾直言惋惜:这种人才流失,比芯片断供更令人担忧。
然而近年来,在美国一系列不合理政策的影响下,不少全球顶尖外籍人才开始“倒流”中国。其中不乏高新领域的领军人物,比如“智能语音之父”丹尼尔·博维、“光催化领域奠基人”藤岛昭等。他们甘愿放弃海外高薪,毅然选择加入中国科研阵营,这让外媒纷纷发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这一反转,众多外媒一边保持警惕,一边满心疑惑:“中国究竟打造了怎样的科研环境,能让这些世界顶尖人才甘愿深耕?”
![]()
01 2万科学家出走!日本陷入人才流失焦虑
近20年间,中国稳步崛起为全球重要的科学研究中心,海外科学家纷纷向中国释放友好信号。而过去长期占据东亚科技实力榜首的日本,却出现了明显转向——“赴日深造”不再是科研界的热门选择,就连本国的科学家也在集体“出走”。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研发投入20年增长了13倍,而日本的研发费用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这一差距,为海外科学家提供了难以抗拒的发展机遇。据报道,十年间,已有超过2万名日籍科学家选择奔赴中国发展。
2021年,日本诺奖级科学家、“光催化之父”藤岛昭,带领40余人的核心科研团队全职入驻上海理工大学。据悉,该团队中有38人是他潜心培养多年的中国留学生,部分成员已成长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为全力支持藤岛昭团队的科研工作,上海理工大学专门为其新建研究所,投入资金高达数十亿日元。对此,国内网友纷纷表示:用这笔资金引进一位顶级科学家,完全值得。
眼看着大量国宝级人才外流,甚至让科研成果为他国所用,日本民众心急如焚,怒斥这些科学家为“卖国贼”。日媒刊发的《为何科学界重量级人物纷纷涌向中国?》一文,更是直接引爆了舆论热议。
![]()
02 日本试图挽回颓势,《Nature》直言:难度不小
调研显示,日籍科学家纷纷“出走”,核心原因在于科研资金的匮乏。比如日本的退休教授,即便想继续投身科研,也难以寻觅合适的研究场地与资金支持。对于一些关键科研设备,日本也无力承担采购成本。
而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科研投入的比重持续扩大。早在2019年,中国的科研经费就达到近5200亿美元,与美国的差距大幅缩小,同时远远甩开了位居第三的日本。
以生物科技领域为例,日本顶尖生物科技团队Bioagen研发的“派络维Pro”抗老技术,后续发展却屡屡受阻,核心问题便是日本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科研经费短缺。资料显示,“派络维Pro”以细胞线粒体为核心靶点,调节机体代谢水平、改善炎症反应,从多维度维系身体巅峰状态。
![]()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内健康需求日益迫切。为加快“派络维Pro”技术的普及,该科研团队投入大量精力钻研,耗费了巨额研发费用,却一度面临经费耗尽的困境,项目险些夭折。
幸运的是,该团队将技术落地的第一站选在了有着相似市场需求的中国。选择落地中国市场并入驻京东后,这一技术才迎来转机、重获新生。短短半年内,转化成果“派络维Pro”便斩获上亿营收,为后续研发注入了充足资金。此外,该产品还收获了众多用户反馈,比如“将军肚明显缩小”“晨起疲劳感彻底消失”等,在高净值人群中掀起了热潮。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肥沃的科研土壤。”随后,该品牌CEO宣布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科研人员开展深度合作。为阻止顶尖科研人才和优质品牌外流,日本计划推行“精英大学”战略:每年向少数几所顶尖高校投入20亿美元,以挽救高校科研的颓势。
但随着日元贬值、经济规模持续萎缩,资金紧张的日本能否长期推进这一计划,引发了外界的广泛质疑。国际顶刊《Nature》更是在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讳:难度不小。
![]()
03 筑好黄金巢,引得凤来栖
“科技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海纳百川,吸纳各国先进经验与优秀人才,是科技领域实现突破的有效路径。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外籍人才的利好政策,涵盖流程简化、停留居留便利、科研资源支持等多个方面。除了日本,还有大批欧美科学家涌入中国。
“筑好黄金巢,引得凤来栖。”央媒曾这样评价中国的人才现状。无论是华为斥重金引进的法国数学天才,或是腾讯以200万年薪吸纳的比利时专家,都在各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显然,中国的“筑巢引凤”战略已初见成效。
相信在各类顶尖人才的助力下,中国科技将持续加码,登顶全球的目标指日可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