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苟十三说,“成年人的崩溃是从读懂一首诗开始的。”此语道尽了诗词背后深沉的人生况味。
历时三年时光,他推出了新书《长安少年正当时》,引领我们步入一个诗与史交织的梦幻长安。
书中有400多首经典诗文,有二十多个诗人的故事,还有289年的唐朝盛景与悲歌,如一幅幅流动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
长久以来,语文的诗词诗人和历史人物故事是分开来的两条平行线,如今在这本书中,诗词背后的人物故事,这两者终于合二为一。
这让每一位古人的诗句有了来历,对于喜欢历史的,以及喜欢诗词的都爱好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
在这本书中,有太多古诗词的万能金句,全文都能当作作文素材来记录。
或许是因为我住在西安的原因,翻阅此书,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穿越时光隧道,与古人近距离接触的感觉。
这些为了大展宏图来到长安城的才子们,在政权规则中起起伏伏,在长安留下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与千古流传的诗词。
![]()
1.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在长安渭水桥边写下《行路难》——“君不见长安城北渭桥边,枯木横槎卧古田。昔日含红复含紫,常时留雾亦留烟。”道尽了世事无常;
2.王维在香积寺写下了《过香积寺》,追忆安史之乱时郭子仪率军在此与叛军作战,导致香积寺大劫难。——“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王维还在蓝田辋川住了很久,在那里打造了辋川二十景。在那里写下了《山居秋暝》《鹿柴》《辛夷坞》《竹里馆》等等,描绘了一幅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
![]()
3.杜甫失意时,与高适、岑参一起登上慈恩寺塔,俯瞰着渭水和钟南山之间的长安,每个人都写了一首诗,杜甫写了《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世怀,登兹翻百忧。”
杜甫亲眼目睹了被杨国忠暴力征发来的青壮,从长安北渭水上的咸阳桥被逐去西域时与家人的分别场面,杜甫以血泪为墨,写诗又写史,写下《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
4.韩愈仕途坎坷,46岁终于当了大官,迎来事业上的春天,他他写下《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然而,韩愈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多次得罪皇帝,终究落得流放潮州的结局,南行过秦岭,至蓝田关时,他曾写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读诗的本质其实是在读人,一个个诗人从诗词中来,终又回归于诗词中。
这些诗人,多是年轻时就有着满腔的抱负,吃尽了岁月的苦,尝尽了失意的苦,有人终其一生壮志难酬,有人苦尽甘来终得圆满,有人看透世事选择退隐山林。
《长安少年正当时》中,关于初唐、中唐、晚唐的故事还有很多,当我们读懂了这些诗,读懂了诗里的人,便也读懂了成年人世界里,那些藏在坚持与妥协、理想与现实中的共鸣——这或许就是诗词穿越千年,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原因。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