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或许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看清:历史从未划分三六九等,狭隘的从来只是人性。
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核心在于理解差异、保持真诚、灵活应对,既能维护自身原则又能让关系和谐发展。真正的社交智慧在于能与各种不同的人建立有效连接,学会理解和适应。
所以我们需要知道三教九流这个典故。“三教九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内涵丰富且历经流变的核心概念。它最初并非贬义,而是对古代思想流派与社会结构的宏观概括。随着历史演进,其语义发生偏转,逐渐带上了社会阶层划分甚至职业歧视的色彩。必须注意,旧时分类反映封建等级观念,职业歧视已不合时宜。当代使用需结合语境,避免片面理解。
其实这点,笔者慕容洞唐是需要深刻反思的。真正的社交高手,不是八面玲珑的交际花,而是能在各种关系中保持真实、传递温暖的人。这是一门终身学习的功课,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反思、成长,最终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因此我在《交游小赋》一文中开宗明义:"夫时移则事异,人变则心迁。历岁月之长河,识人情之冷暖。"。在《武威赋·其四》中,我进一步阐释:"今人交友,古人交游",强调交游不仅是简单的社交活动,而是"效古游学,方得实文"的文化传承方式。
我不可能在一生当中,只跟一类人交往。如果我一直是单一类型的社交圈,这不仅限制我的视野,还会削弱我的个人发展机会。知名作家罗伯特·A·海因莱因1973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时间足够你爱》中这样说:“一个人应该能够换尿布,策划一场入侵,屠宰猪,操纵一艘船,设计建筑,写一首十四行诗,平衡账户,砌墙,接骨,安慰垂危的人,接受命令,下达命令,合作,独立行动,解方程,分析新问题,投肥料,编程电脑,做一顿美味的饭,高效战斗,英勇地死去。专业化是给昆虫的。”
![]()
姑臧紫山(凉州莲花山),今武威市凉州区知名景区
先说说什么是三教吧。
学界普遍认为,“三教”就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儒(孔子创立,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释(释迦牟尼所创,强调因果轮回)、道(老庄学说,主张道法自然)”。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教之间既有论争,更有融合。儒家为治世之学,佛教为治心之学,道教为治身之学,三者功能互补,形成了“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普遍共识。这种融合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哲学,也成为“三教九流”概念能够并置的文化基础,像是姑臧紫山(凉州莲花山)这样的西北知名景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和谐并存的历史见证地。三教九流之书,无所不读,而深明于儒先理学之旨。慕容洞唐《凉州学论》在阐述凉州文化时,也明确指出凉州文化的思想体系“非纯于一源,兼收并蓄三教九流”。
![]()
[元]黄溍 撰 《金华黄先生文集》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二十七“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陈公神道碑” 元钞本
![]()
[元]黄溍 撰 《金华黄先生文集》 金华黄先生文集卷第二十七“银青荣禄大夫大司徒陈公神道碑” 元钞本
起初我看书写字的时候,看的书都比较狭窄。后来我慢慢接触到通识教育,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鄙陋不堪。缺乏跨学科的连接与整体认知框架,也许就根本不能当一个合格的现代人。学会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就如同阅读不同类目的书籍。致广大而尽精微,就像凉州学一样,立足一隅,放眼天下,即见树木又见森林。
![]()
继续说“九流”。
清代学者翟灏编纂了一部系统辑录并考释汉语通俗词语的重要著作《通俗编》,里边就提到了九流。我摘录了一部分,以飨读者:
通俗编卷二十二艺术 积财千万,不如薄艺随身:颜之推家训引谚
士农工商,各守一业:管子小匡篇:士、农工商四民,国之石民也。注云:士、农、工商各守其业,不可迁也,犹之柱下石也。
九流: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五十三家,道家者流三十七家,阴阳家者流二十一家,法家者流十二家,名家者流十家,墨家者流六家,从横家者流十二家,杂家者流二十家,农家者流九家。尔雅疏:九流者,序六艺为九种,言于六经若水之下流也。 三百六十行:田汝成游览志:余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按点鬼簿郑廷玉有一百二十行贩扬州乐府又屈彦英有一百二十行院本。元人但云一百二十,增多为三百六十,乃明人言耳。
四司六局:辍耕录:宋时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当,凡事整齐。梦粱录:凡官府春宴、乡会、鹿鸣,宴及圣节满。散、祝寿公筵,俱差拨四司六局人员,督责,或府第齐舍,亦于官司。差借执役。合用陈设书画器皿盘合。动用之事,则顾唤局分人员,俱可圆备。四司者,帐设司。茶酒司、厨司、台盘司,六局者,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排办局也。其人祇直惯熟,不致失节省主。者之劳也。按。杭俗谓事事求整备曰四司六局,乃是时遗语。 ....
![]()
[清] 翟灏 撰《通俗编》通俗编卷二十二艺术 乾隆十六年无不宜斋刊本 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本
诸子十家,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而“小说家”则因其“街谈巷语,道听途说”的性质被认为“可观者九家而已”。
九流十家的兴起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密不可分,“学在官府”逐渐变成了“学在民间”。私学的教育内容不再局限于西周官学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从"书斋"推向"田野",从"精英"转向"平民",从"理论"走向"实践"。这让笔者想到了“人类学”,人类学研究不再局限于官方历史和精英文化("大传统"),而是重视民间文化、民俗传统等"小传统",认为这是理解社会整体结构的关键。
![]()
![]()
所以慕容洞唐斗胆在《凉州学论》还有这样一句话,藏于庙堂,流于市井;显隐相济,涵养百家。勾陈古籍,书有涯,事无涯;游走世间,才之重,财亦重。欲将凉州文脉化金帛之利,乃能聚众慕学,此乃人性之必然,宜慎识。
阴阳家,五行生克、天人感应; 法家,不别亲疏,一断于法; 名家,名实关系、逻辑思辨; 墨家,兼爱非攻、摩顶放踵以利天下; 纵横家,外交谋略、合纵连横; 杂家,兼采众长、融合儒道; 农家,重农主义、君民并耕; 小说家,街谈巷语、民间记录;
九流十家间存在复杂互动网络,既相互批判又彼此渗透。对立与互补,相辩与相通,在扩大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也受到了他人的影响。笔者以今日现代人的视角审视,“九流十家”将在现代性的困境中持续激发文明之间的对话以及制度的创新,涵盖全球治理、法治建设、生态伦理以及科技伦理等多个领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即位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结束了百家论争。之后千百年,社会分工日益复杂,“九流十家”开始逐渐淡化,“九流”一词开始被挪用,泛指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必须明白的是,"九流"的演变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中国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历史映射,至今仍对当代社会产生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这其中,还可以窥见“佛道相争”的冰山一角。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就是对“九流”的划分。官(政府官员)居首,吏(政府雇员)次之,僧(佛教僧侣)、道(道教道士)、医(医生)、工(高级技术人员)、匠(低级技术人员)、娼(娼妓)、儒(读书人)、丐(乞丐)依次排列。年代久远,时空悬隔,古今有别不能一概而论。显然,这样的排列是有一种带有偏激的片面的刻板。元代的"十等制度"虽未得到具体文献的证实,但其在民间的广泛传播,为九流从学术流派向职业等级的转变提供了社会心理基础。
![]()
[南宋] 谢枋得 撰《叠山集》谢枋得集 叠山集卷之六“序” 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
![]()
[南宋] 谢枋得 撰《叠山集》谢枋得集 叠山集卷之六“序” 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
这个在网络上流传广泛的九流分类体系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首先体现在职业歧视的隐性延续上,具体是这样的:
上九流:
一流佛祖/天尊(宗教领袖)
二流天仙(神话人物)
三流皇帝(最高统治者)
四流官(官员)
五流阁老/宰相(高官)
六流进士/举人/解元(科举高第者)
七流文人(文学创作者)
八流武士(军事人员)
九流农/工/商(基础产业从业者)
中九流:
一流举子(科举考生)
二流医(医生)
三流风水/相命(术士)
四流丹青(画家)
五流琴棋(音乐棋艺从业者)
六流僧/道/尼(宗教从业者)
下九流:
一流师爷/衙役(底层官吏)
二流升秤(秤手)
三流媒婆(媒人)
四流走卒(士兵)
五流时妖(巫婆)
六流盗/窃(盗贼)
七流娼妓(妓女)
八流吹鼓手/剃头匠(服务行业从业者)
![]()
[东汉]郑玄 著、[唐]陆德明 著 《纂图互注礼记》卷之四“王制第五” 四部丛刊景上海涵芬楼藏宋刊本
![]()
[东汉]郑玄 著、[唐]陆德明 著 《纂图互注礼记》卷之四“王制第五” 四部丛刊景上海涵芬楼藏宋刊本
九流分类体系不仅是一个职业等级系统,更是“三教九流”思想在中国社会长期互动的结果。《礼记·王制》中记载:"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
现代人不一样,强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平等职业观,致力于消除传统九流观念中的歧视色彩。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亦有言:“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强调国家高层官员和将领必须从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中选拔培养,这是中国古代人才选拔的重要思想原则,至今依旧适用。任何伟大的成就都始于基层的磨砺。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没有基层的工作经验,如何担纲大任?
![]()
[战国]韩非 撰、[明]陈深 集评《韩子迂评》韩子卷之十九“显学” 刻本
职业不分贵贱。中国古代"上九流、下九流"的划分,将人的能力与职业挂钩,并根据能力将职业分成高低贵贱。这种观念导致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认为只有从事脑力劳动、坐在办公室里工作才是"体面"的。这样的职业歧视其本质是对人的工具化评判。
职业不分贵贱,贵贱之别在于人心。当社会能够真正理解并践行"职业无贵贱"的理念,每个人都能在自己选择的职业道路上找到价值和尊严,社会也将更加和谐、进步。正如那句古话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在于我们是否用心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
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张国荣饰演的欧阳锋对洪七所说的话,非常经典:"你这种年轻人我见得多了,懂一点武功就以为可以横行天下。其实走江湖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武功,有很多东西不能做:你不想耕田吧?又不耻去打劫,更不想抛头露面在街头卖艺。你怎么生活?武功高强也得吃饭的。"有网友把这句台词进行了改编,也是依旧经典:“你后生仔我见得多,读只本科,出嚟就以为可以天下无敌。其实出嚟打工系件好痛苦事,有文化反而有好多事冇做得到。"
请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拜托大家了!
本文来源:前凉
![]()
![]()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