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中国芯片出口6500亿元,客户都有哪些国家?“中国芯”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根据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我国芯片出口一共卖出了1677.7亿枚。靠着这些“中国芯”,咱们挣得了6502.6亿人民币的财富。
可以说,在芯片外销这方面,中国做的并不比美韩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能实现弯道超车。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出口的这些芯片,最终都卖往了哪些国家?我国当年是如何从“芯片小白”,蜕变成“芯片大佬”的?
![]()
印度、越南两大买家
从有关数据来看,中国芯片的头号买家就是越南。2024年,越南从中国进口的芯片,金额高达165亿美元。
越南之所以热爱“中国芯”,原因也很简单。此时的越南,正在大力发展电子制造业、组装业等。像电视、智能家居研制等,都是越南的主业。
随着这些产业越做越大,越南的芯片缺口也越来越大。但问题是,越南国小力微,没有能力造芯片。在这种情况下,进口便成了越南的唯一选择。
![]()
恰恰中国离越南比较近,送货效率快,芯片产品也是物美价廉。既然如此,那中国芯片自然就是越南的首选了。
除了越南以外,印度也是中国芯片的一个大客户。根据2024年的数据来看,印度从中国购买的芯片总额,高达75亿美元,而且近4年都连续创了新高。
可以说,相比于越南而言,印度对中国芯片的需求更为强烈。
![]()
至于印度为什么也喜欢中国芯,原因也很好理解,因为印度正在推行“印度制造”。尤其是手机制造,堪称“印度制造业的国策产业”。
众所周知,手机制造要的就是系统级芯片,而印度恰恰造不出这种芯片。长此以往,印度也慢慢开始依赖了进口。
尽管这些芯片大多出自高通、联发科,但其封装测试主要在中国大陆的工厂。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印度买的依旧是中国芯片。
![]()
南亚、东南亚皆是“中国芯”的地盘
当然了,除了印度、越南以外,像泰国、马来西亚等中小国家,也纷纷进口起了中国芯片。
至于用途方面,小到机顶盒、智能电视、智能穿戴设备,大到新能源汽车,这些芯片几乎都由中国出货。
可以说,整个南亚和东南亚的市场,皆是“中国芯”的地盘。但凡中国芯片一断供,这些国家的制造业就得趴窝了。
![]()
总的来说,这些国家的共同点,就是自身芯片产业不成熟,外加供应链不完整。
然而,在制造业如火如荼的当下,要的就是大量稳定、实惠的芯片,才能支撑的起工厂的产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进口。
而近在咫尺的中国芯片,刚好匹配了这种需求。如此一来,一项项芯片跨国贸易,便闪亮登场了。
![]()
西方对芯片采取“卡脖子”战术
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在十年前,中国芯片还是被卡脖子的存在。现如今,怎么就攻守易形了呢?难道咱们又开启了哪些东方秘术?
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描述一下咱们中国芯的十年逆袭之路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2015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是世界头号芯片进口大国了。当年我国一共进口了3139.96块芯片,总金额高达2307亿美元,远超同年的原油进口额。
![]()
那时候甚至还有人喊:“造不如买,买不如租”。随着芯片越买越多,这种“小薄片”渐渐成为了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那时候咱们自己造不出芯片,就像如今的印度、越南一样,要技术没技术,要设备没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就只能依赖国外的供应了。
然而,当时的很多人并没有料到,后面西方会利用这个弱点来卡我们脖子。很快,随着西方的不断发难,中国芯片行业迎来了至暗时刻。
![]()
2018年4月,老美一纸禁令,打在了中兴身上。当时美国禁止中兴通讯购买美国的芯片和软件,企图通过此举来扼杀中兴的崛起。
由于芯片断供,这家全球第四大通讯设备商,业务瞬间停摆。直到缴纳了巨额罚款,并接受对方苛刻的监督,这才得以喘息。不然的话,中兴就得彻底在商界倒台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不不,中兴只是开胃菜。
![]()
2019-2020年,美国开始将华为列入了实体清单,并对其进行连续升级制裁。比如禁止美企向华为提供技术和产品,打算让华为自生自灭。
因为这个缘故,导致华为失去了谷歌安卓系统的GMS服务支持。一时间,华为海外用户几乎无法访问谷歌的应用商店,整部手机陷入断网边缘。
随着美国打击的持续,华为的海外市场也渐渐消失。当年华为手机的出货量,从巅峰期的2亿台,骤降至了3000万台。可以说,美国的制裁大棒,确实将华为打的伤筋动骨了。
![]()
除了搞芯片断供以外,美国还禁止华为使用美国的芯片设计软件,企图切断华为的造芯根源。与此同时,美国还限制台积电等企业为华为代工生产麒麟芯片。
由于美国卡脖子卡的太狠,以至于即将问世的麒麟9000,成为了“业界绝唱”。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中国科技产业供应链,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咱们的“缺芯”问题,在西方的制裁大棒之下,彻底暴露无遗。
![]()
搭建“中国芯”的制造平台
面对这个科技存亡问题,咱们该怎么办呢?没办法,只能见招拆招。通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方式,来重铸属于自己的“中国芯”。
2019年10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正式成立。该基金总共募资超过了2000亿人民币,专攻芯片制造的薄弱环节。
与此同时,科创板也正式开市。有了科创板以后,那些尚未盈利的芯片公司,就能被允许上市融资了。
![]()
一时间,像澜起科技、中微公司、晶晨半导体等科技企业,皆挂牌上市。他们带着政府的指导和民众的期望,共同走向了这条芯片荆棘之路。
就这样,在西方的不断打压和制裁之下,政府、无数企业、资本市场等纷纷发力,大家将愤怒转变为力量,共同搭建起了这条中国芯片产业链。
“中国芯”的突围
既然平台搭建起来了,接下来就是突围的时刻了。就拿中微公司来说,该企业就利用诸多的平台资源,自研出了刻蚀机。
![]()
随着中微公司的成功,其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开始进入到国内主流的晶圆厂产线。而这也意味着,中国打造的自主可控芯片供应链,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
在中微公司之后,中芯国际也开始发力了。2021年,中芯国际14nm芯片,成功实现量产,并正式出货。
经过检测,中芯国际的芯片良品率高达95%。这一瞩目的成就,一度振奋了中国科技界的雄心。
![]()
第二年,也就是2022年。中芯国际在没有EUV光刻机的情况下,直接利用DUV多重曝光+自对准图案化技术,就实现了7nm芯片的量产。
要知道,当时全球只有台积电一家能做到这种程度。而中芯国际的突围成功,恰恰证实了大陆芯片企业也有问鼎芯片江湖的实力。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浩浩荡荡的芯片搏击大赛,便正式拉开序幕了。
![]()
当然了,除了中芯国际这种基础硬件企业以外,许多下游软件企业也在逐浪前行。比如华为就利用“巧计”,突破了老美的战略封锁。
前面提到,美国这些年来,一直对华为禁用芯片设计软件。由于权限被锁死,导致华为无法通过软件研制出先进制程的芯片。
面对这个窘境,华为二话不说,直接就设计出了“芯片叠加封装技术”。
![]()
该技术通过融合两颗成熟制程的芯片,来逼近一颗先进制程芯片的性能。在这种情况下,就能达到一种“以面积换性能”的强悍效果了。
像麒麟9020、昇腾950等芯片,都是这样诞生的。虽然他们单枚不如老美的芯片,但两两叠加起来,瞬间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可以说,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企业能打赢一场又一场的“上甘岭战役”。当敌军暮然回首的时候,才发现中国企业早已兵临城下了。
![]()
从“卑微买家”进化成“强大卖家”
现如今,中国芯片产业的成就,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像中芯国际、寒武纪、长江存储等巨头,纷纷拔地而起。华为海思的5G芯片,专利数更是超过了1.2万件。
随着国内芯片供应链初步搭建成功,今后咱们再也不用担心被卡脖子了。不仅不用担心卡脖子,咱们还能出口海外,去主导别人的芯片市场。
根据2024年的海关数据统计,咱们的芯片首次超过手机,成为了中国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像前面提到越南、印度、泰国等国,都是“中国芯”的忠实客户。
![]()
可以说,这10年的逆袭之路,确实让中国芯片产业迎来了浴火重生般的蜕变。当“卑微买家”进化成“强大卖家”的时候,这场芯片之战便攻守易形了。
总的来说,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依赖期、锁死期、转折期和逆袭期。这四个阶段互为因果,却相辅相成。
随着政策、资本、科技、市场,纷纷站到“中国芯”这边。西方的无限期技术封锁,便彻底败北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