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判现场:手铐落下时的五味杂陈
“咔嚓 ——”2025 年 11 月 12 日上午,青海西宁城北区法院的法槌声刚落,法警的手铐便锁住了民警张某的手腕。旁听席上的孙先生猛地攥紧拳头,眼泪却忍不住往下掉:“三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法庭电子屏上的判决清晰刺眼:张某因故意伤害罪获刑 8 个月,立即执行;两名涉案辅警同罪被判 8 个月,缓刑一年。当张某被押解离场时,这个曾在派出所里嚣张施暴的民警,头埋得低低的 —— 而这一幕,孙先生在梦里盼了无数次。
社交平台上,# 民警拖人进女厕殴打获刑 #的话题瞬间冲上热搜,网友的评论里藏着愤怒与欣慰:“穿警服不是施暴的底气”“正义虽迟但到,这才是法治该有的样子”。
![]()
二、祸起一句劝和:无监控女厕里的暴行
时间拉回 2022 年 8 月 29 日,这场持续三年的维权,始于一句简单的劝和。
那天,孙先生陪着脚伤初愈的母亲去做核酸,因扫码系统故障被民警带回彭家寨派出所。在所里,一名民警正对着群众厉声呵斥,怒火很快烧到试图解释的孙母身上。“妈,别再说了。” 孙先生的劝架话刚出口,就被张某揪住衣领:“这里轮得到你说话?”
接下来的场面,成了孙先生挥之不去的噩梦。张某带着两名辅警,将他强行拖进派出所最隐蔽的女厕所 —— 这个没有监控的角落,成了施暴者精心挑选的 “犯罪现场”。拳头如雨般落在头部、脸部和背部,直到他蜷缩在地无法动弹,对方才扬长而去。
“他们就是算准了没监控,才敢下这么狠的手。” 事后孙先生回忆,施暴者甚至没走任何执法程序,“连句口头警告都没有,纯粹是泄愤”。
![]()
三、维权拉锯战:三次鉴定与翻脸不认账
被打后,孙先生第一时间报警并申请司法鉴定,结果显示 “轻伤”。不放心的他又做了两次鉴定,三次结果如一 —— 这成了刑事追责的关键依据。
起初,派出所领导主动上门谈私了,双方签了和解协议:孙先生获赔 10 万元,对方承诺 “内部处理打人者”。可到了 2023 年 5 月,孙先生偶然发现,张某竟还在派出所正常上班,更气人的是,对方翻脸改口:“你的伤是自己摔的。”
“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 被激怒的孙先生放弃妥协,开始奔波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他带着三次鉴定报告反复申诉,直到 2023 年 10 月 3 日,西宁警方才正式立案侦查。但案件推进依旧缓慢,若不是 2024 年 7 月 5 日《华商报》的报道引发全网关注,这场正义或许还会迟到更久。
![]()
四、判决背后:为何民警实刑、辅警缓刑?
宣判结果公布后,有网友疑惑:“三人同罪,为何处罚不同?” 法律人士的解读揭开了谜底:
张某作为带队民警,不仅是施暴主导者,更利用执法者身份蓄意选择无监控区域作案,主观恶性更大,且案件曝光后仍拒绝认罪,因此被判处实刑。而两名辅警系从犯,且在后期配合调查、自愿退赔,符合缓刑适用条件。“这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既严惩主犯,也区分情节轻重。”
值得注意的是,张某当庭表示不服判决并提出上诉。孙先生对此很平静:“我相信法律会给最终的公正,哪怕再等一次开庭。”
![]()
五、个案推动制度:派出所里的悄然变革
这起案件的意义,早已超出个案本身。知情者透露,案件曝光后,西宁市公安系统启动了执法规范专项整顿:
- 监控无死角:对全市派出所进行全面排查,修复损坏监控设备,明确 “公共区域监控覆盖率 100%”;
- 辅警管理收紧:严禁辅警单独执行现场执法任务,出台《辅警执法行为红线清单》;
- 监督智能化:依托执法监督平台建立 100 余个数据模型,对执法过程实时预警,去年已整改问题 1000 余个。
这些变化,与西宁公安近年来打造的 “法治公安样板” 一脉相承。他们制定 30 余项法律指引、建立 “案例智库”,正是要用制度堵住执法漏洞 —— 而孙先生的遭遇,成了推动制度落地的 “催化剂”。
![]()
六、正义的重量:不是复仇,是讨个说法
“我从来不是想复仇,只是想要一个交代。” 孙先生的话道出了无数普通人的心声。从被打那天起,他想要的从来不是赔偿,而是让穿警服的施暴者明白:“权力是用来服务群众的,不是用来打人的。”
三年间,他跑坏了两双鞋,光鉴定材料就攒了厚厚一摞。支撑他走下来的,除了对正义的执念,还有媒体的曝光与网友的声援。“没有《华商报》的报道,没有网友的关注,这案子可能就石沉大海了。”
如今,孙先生终于可以告慰当初受惊吓的母亲。而这起案件留下的追问更值得深思:如何让监控真正成为 “安全阀”?如何杜绝 “执法者知法犯法”?唯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让每个走进派出所的人,都不必担心遭遇 “女厕里的暴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