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11 月 12 日,路透社援引四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美国通用汽车已向数千家供应商下达指令,要求 “清理” 供应链中来自中国的零部件,最终目标是实现供应链完全迁出中国,部分供应商还被设定了 2027 年的最后期限,需彻底解除与中国的采购关系。通用汽车高层将此举定义为提升供应链 “韧性” 的关键战略,而这一决策的背后,是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带来的长期行业焦虑。
近年来,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反复无常,特朗普政府时期时而加征、时而取消关税的操作,让汽车业始终处于应急状态。加上业界对稀土供应瓶颈和芯片短缺的持续担忧,多家车企开始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的重要供应地,其完善的产业网络长期支撑着全球汽车生产,但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这一优势反而成为部分美国企业眼中的 “风险点”。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的科林・肖就明确表示,汽车公司和大型供应商一直在尝试减少来自中国的零部件以降低风险,但中国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网络早已根深蒂固,寻找替代方案的过程异常复杂。
通用汽车的这一决策,看似是基于风险规避的考量,实则面临多重现实难题。从产业基础来看,中国在汽车核心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领域占据绝对优势。数据显示,中国开采并加工了全球 85% 的稀土元素,这些元素是电动汽车电池、导弹制导系统的关键材料,而在锂离子电池领域,中国控制着全球 75% 的阴极材料生产。
![]()
美国能源部的数据也显示,中国还主导了钴和镍的精炼,这些都是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核心原料,一旦脱离中国供应链,美国电动车产量可能锐减 20%。通用汽车自身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凸显了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2024 年以来,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通过整合产能、推动智能电动化转型,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三季度更是销量和份额同比双增长,其合资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的出口业务还成为全球出口的 “核心引擎”,为通用全球盈利能力做出重要贡献。
更值得注意的是,通用汽车此前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调整已暴露出行不通的迹象。2025 年 5 月,通用汽车曾对旗下高端进口车平台道朗格进行重组,原因是经济形势变化和关税政策导致进口车成本高企,而道朗格引入的车型均产自美国本土,高度依赖美国本土供应链,最终因运营压力暂停接收新订单。这一案例也从侧面说明,脱离中国市场和供应链,可能给通用汽车的业务带来不小冲击。
事件曝光后,有网友提出质疑,中国供应链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全球难找,强行迁移只会让汽车价格上涨,最终由消费者买单。中国网友则表示,多年来形成的产业生态不是说搬就能搬的,通用的要求可能让供应商陷入两难。还有行业内网友调侃,通用一边在中国市场赚钱,一边要切断供应链,这种矛盾的操作很难长久。
有分析指出,通用汽车所谓的提升供应链 “韧性”,本质上是被地缘政治裹挟的无奈之举,但供应链迁移绝非简单的替换供应商,而是涉及技术、成本、效率的系统性工程。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且在成本控制、交付效率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他地区短期内难以复制这样的产业生态。
通用汽车设定 2027 年的期限过于仓促,供应商要在短短两年内重建供应链,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还可能面临技术衔接不畅、产能不足等问题。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协会科林・肖提到的替代方案复杂,正是这一现实的真实写照。此外,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盈利表现依赖于本土供应链的支撑,若强行切断联系,其在华业务的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可能影响后续的市场竞争力。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供应链的本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非政治干预的产物。通用汽车试图通过行政指令推动供应链 “去中国化”,违背了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强行脱离这一核心供应链,可能让通用汽车在技术迭代中落后于人。
这场供应链迁移风波,不仅考验着通用汽车的战略定力,也折射出全球产业分工面临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完全脱离全球供应链独立发展,将供应链政治化的做法,最终可能得不偿失。通用汽车能否在 2027 年实现目标,尚待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决策,终将面临更多现实的阻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