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征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一些不法分子借机以“贷款逾期影响征信”为噱头实施诈骗。此类骗局通过精准掌握受害人个人信息、营造紧急氛围,诱导点击陌生链接、共享屏幕,进而套取敏感信息,让不少人面临财产风险。中原消金在践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过程中发现,这类短信诈骗套路具有高度相似性,结合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可清晰拆解骗局逻辑,为公众提供实用防范指引。
不久前,王女士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内容显示她在某知名金融平台申请的一笔贷款已逾期,要求立即还款,否则将上报征信系统,影响个人信用。让王女士诧异的是,自己从未在该平台贷过款,但短信中准确标注了她的姓名及身份证后四位。
半信半疑的王女士点击了短信中的链接,进入一个看似正规的金融平台页面,页面上清晰列出“贷款明细”“欠款金额”“还款期限”等信息。按照页面提示,她拨打了所谓的“客服电话”,电话那头的客服人员态度强硬,声称若不立即还款,逾期记录将无法消除,还诱导她添加微信,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还款。就在王女士准备转账的瞬间,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骗局,随即停止操作并报警,成功避免了财产损失。
套路拆解:三步织就“征信恐吓”诈骗网
中原消金通过梳理梳理了诸多同类诈骗案件,发现不法分子的作案逻辑主要通过“制造恐慌—诱导操作—套取信息”三个步骤层层设套:
第一步,精准信息造势,制造征信焦虑。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姓名、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冒充正规金融平台发送“贷款逾期”短信,明确提及“影响征信”等关键信息。利用公众对征信记录的重视心理,营造“若不及时处理将面临严重后果”的紧急氛围,让受害人在恐慌中失去理性判断的能力。
第二步,诱导脱离官方,转移沟通场景。短信中附带的陌生链接会跳转至伪造的“金融平台页面”,通过展示虚假“贷款明细”进一步获取信任。随后,客服以“核实欠款”“办理还款”为由,引导受害人拨打非官方电话、添加私人微信,脱离正规金融平台的监管体系,为后续诈骗创造条件。
第三步,套取敏感信息,实施资金盗取。在沟通中,不法分子会以“验证身份”“确认还款账户”等借口,要求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或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一旦获取这些关键信息,便会快速转走受害人账户资金,完成诈骗闭环。
防范指南:三点守住个人征信与财产安全
针对此类短信诈骗,中原消金总结出四项核心防范要点:
第一,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不轻信陌生短信、电话。若收到“贷款逾期”短信后,切勿轻信短信内容及附带的联系方式。应通过官方金融平台官方APP、官方客服热线等正规渠道进行核实是否存在贷款及逾期情况,坚决不拨打短信中的陌生电话、不添加私人微信。
第二,拒绝点击陌生链接,守护个人安全。陌生链接可能隐藏恶意软件,或跳转至钓鱼网站,一旦点击可能导致手机被植入病毒、个人信息被窃取。若确需查询贷款信息,应直接在手机应用商店下载正规金融平台APP,或手动输入官方网址登录查询,从源头规避风险。
第三,保护个人信息,不泄露敏感内容。正规金融机构办理还款业务时,绝不会要求客户通过微信转账等非官方渠道操作,更不会索要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或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凡是提出此类要求的,均为诈骗,务必提高警惕,需果断拒绝并终止沟通。
第四,遭遇诈骗立即止损,留存证据及时报警。若不慎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并遭受损失,需第一时间停止后续操作,联系银行冻结账户、挂失银行卡,避免损失扩大。同时留存好短信内容、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立即拨打110或反诈专线96110报警,配合警方开展调查。
总之,个人征信安全与财产安全紧密相关,此类“贷款逾期”短信诈骗正是抓住了公众的认知弱点与焦虑心理实施作案。中原消金作为专注金融服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正规机构,再次提醒大家,面对各类“影响征信”“需紧急还款”的通知,务必保持冷静,多一步官方核实,少一分财产风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