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7日,在南阳的一场抗癌明星分享会上,食管癌患者朱存峰师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与其他康复多年的病友不同,他的抗癌之路还在继续。这七年来,他是如何走过来的?面对病情的反复,他又保持着怎样的心态?
时间回到2018年3月。那时,朱师傅发现自己的胃出了点问题——如果晚上12点前不吃点东西,第二天早上就会胃部隐痛、难受。但由于工作忙,加上一向身体不错,他并没太在意,也没去医院检查。
![]()
就这样拖了五个月,直到厂里的机器维修放假,他才得空来到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医生在检查过程中,让他额外再交一次费:“给你取点东西,在这再交点费吧。”
当时的朱师傅并不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只是拿着医生开的胃药就回家了。很快,病理报告出来了:胃腺癌。因为肿瘤体积较大,医生建议先进行化疗。在完成4次化疗后,2019年1月12日的食管镜检查将诊断修正为“食管中段癌”。
1月22日,他接受了切除手术,术后再次开始化疗。但化疗只进行了两次,剧烈的呕吐和极度的虚弱就让他难以承受,不得不中止。
为了尽快恢复体力,朱师傅在石家庄当地找了一位中医大夫开始喝中药。没想到,这次尝试反而让情况更糟——他开始严重腹泻,一天要跑五六次厕所,身体变得更加虚弱。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停药。
转机出现在2019年7月5日。在亲戚的介绍下,朱师傅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他清楚地记得袁希福院长当时对他说:“可能你吃7天就顶事了。”
![]()
这话让朱师傅心里一暖,而更让他高兴的是,喝下中药的第二天,困扰他许久的腹泻就止住了。坚持服用一个月后,他的气色恢复得从外表几乎看不出是个病人。
看到效果后,他继续服用中药,食欲慢慢好转,饭量增加,体力也逐渐恢复,发烧的次数少了,平时还能下地干些轻活。只是吃馒头时,偶尔还是会觉得有点噎。
2020年1月复查时,CT结果显示他的肺部情况与之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这之后,朱师傅开始了每年春秋两季用中药巩固调理的模式。
然而,2021年12月,在中断服用中药半年后,朱师傅查出了肝转移。
此后,他重新开始了化疗,并间断性地服用中药。但化疗效果并不理想,肝部的转移灶仍在增大。随后他接受了靶向治疗,这次肝转移灶缩小了,但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呕吐,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的降低。
2024年6月,难以忍受副作用的他停掉了靶向药,只喝中药,呕吐果然停止了。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呕吐再次出现。
8月5日,他再次来到希福医院,希望中药能帮他改善呕吐、增加饭量、恢复体力。袁希福院长在了解他擅自停用靶向药后,非常担忧地告诉他:靶向药容易反弹,必须继续吃上去;只有肝转移灶缩小,对胃的压迫减轻,身体状况才能更好,肿瘤治疗必须坚持。
这次之后,朱师傅便一边喝中药,一边按要求服用靶向药,身体的不适感有所改善。
谈到自己的病情,朱师傅的言语中交织着乐观与无奈:“反正我也不怎么在乎了,活一天乐一天。”
![]()
![]()
“经过这三个月吃中药调理,我这又恢复了力气,又能干活了。现在不上班了,在家里养了百十来只羊,瞎干干。”
从2018年至今,抗癌之路已走过七个年头。对朱存峰师傅来说,抗癌不再是一场必须决出胜负的战斗,而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他在治疗与休养、希望与现实的平衡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以及那句朴实却充满韧性的生活哲学——活一天,乐一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