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
我去过很多乡村,见过不少隔墙争执。但像江西高安连圹那样,短短三分钟把两家人的生活撕成碎片的,实在少见。2023年10月7日傍晚,兰家和杨家只被一堵普通砖墙隔着。兰建军喝了酒,在家和母亲吵起来。隔墙那边的何某香听到断断续续的高声话语,主观以为被“辱骂”,走到门口回骂。两边声音越吵越大,杨家人陆续赶回,气氛骤然紧张。
我反复读着案情笔录:杨某龙掏出弹簧刀,朝兰建军胸腹连续猛刺。兰建军被逼到沟渠里倒地,白衬衣迅速被血浸染。兰海军在屋内听到母亲尖叫,抓起一把父亲留下的杀猪刀冲出去。出门后他喊了句“不要过来”,随即冲进人群连捅。最后现场两人当场死亡,三人受重伤。第二天兰建军抢救无效死亡。法医认定致命伤为“心脏刺创”,凶器特征与杨某龙所持弹簧刀相符。整起冲突,从声讨到流血,不到几个钟点就结束了。
![]()
宜春市中院在2025年7月25日一审认定:兰海军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赔偿约45.7万元。法院的核心判断有两条:一是当时针对兰建军的“不法侵害”已呈退避或中止态势,现实紧迫危险不存在;二是兰海军先在屋内判断局势后主动拿刀出门,构成“主动出击”,超出正当防卫限度。
读着判决理由,我能感受到法官力求依法适用防卫制度的谨慎。可同时,兰家人和辩护律师强调另一种视角:人在紧急、昏暗、恐慌的现场,不是法庭后来的冷静观察者。兰海军听见母亲撕心裂肺的尖叫,亲眼见弟弟被持刀围殴,第一反应是冲上去救人——这在普通人情理里很容易被理解。辩护方认为,现场光线昏暗,判断力受限,喊话意在制止侵害而非蓄意报复。
![]()
案卷里还有一个让人揪心的点:参与围殴的其他杨家成员为何未被追责?高安市公安局书面回复称:“无证据证明其他人故意杀害兰建军。”调查显示致命刺伤由杨某龙造成,无法证实其他人的具体致命行为。兰家人对此难以接受:他们认为,围殴就是合力伤害,理应承担共犯或至少故意伤害罪的责任。侯志远律师在案后分析时指出,多人围殴、关键施暴者又已死亡,会让责任划分和证据固定变得极其复杂,这种复杂性可能是司法未进一步追责的现实原因。
![]()
这起事,让我把视线拉回到邻里关系的微小裂痕。隔墙只是空间的界线,更暴露出沟通的缺失、情绪的易燃、法治意识的薄弱。几句误解,就能把理智推入深渊;几个人聚集,就能把暴力边界模糊化。法庭可以判断某个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或正当防卫,但那堵墙背后的人心裂缝,靠法庭并不能一夜修补。
有几点我想说,跟大家讨论:
![]()
最后,我想把话留给你:面对这种复杂又触痛人心的案件,你怎么看?兰海军是救人还是报复?遭围殴的其他人应不应该承担更多法律责任?评论区里说说你的观点,跟我讨论一下。你们的声音,也许能为这些村庄、这些家庭带来点不一样的反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