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不了又输不起,德国政客现在一谈起中国,心里头就是五味杂陈。
![]()
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
就在近日,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一番言论,引起了外界关注。
他一上来就摊牌了,称欧洲应该考虑如何对华采取“报复措施”,一旦未来中欧贸易关系恶化,也可以早做准备。
但与此同时,他又强调“当务之急仍然是建立沟通渠道,改善中欧关系”。
这一番“狠话放满,退路留足”的拧巴姿态,恰恰反映了当下欧洲政客面对中国高速发展时,普遍的复杂心态。
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 自己在产业竞争中,已不再具备单一优势的现实;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意接受,自己在某些领域“落后中国、依赖中国”的事实;
![]()
中国电动汽车出海
这种“赢不了、又输不起”的复杂情绪,再叠加战略定位上的自我认知混乱,欧洲的焦虑,早就已经是写在明面上的了。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欧洲的“焦虑”,首先源自于产业赛道上的失守。
曾经的优势领域,正被中国企业快速追赶甚至是超越,而关键的资源“命脉”,又被别人牢牢掌握在手里。
就比如说,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未来产业制高点”上,欧洲的被动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了。
过去,欧洲汽车畅销全球,中国满大街上随处可见德国车。然而现在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逐渐从中国走向世界,欧洲渐渐发现:自己在汽车领域的优势恐怕保不住了。
![]()
欧盟委员会分管产业战略的执行副主席斯特凡纳·塞茹尔内
就在近日,欧委会官员塞茹尔内就宣称,欧盟需要动手拉自家产业一把,比如对中国投资设定限制等等,暗示要对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工厂动手。
然而比汽车竞争更致命的是,欧洲在稀土领域对中国的依赖。
欧盟虽然喊出“多元化供应”的口号,但远水难救近火,不论是打造本土供应链,还是寻找新的供应商,都需要时间和经济成本。
短期内,欧洲还是需要来自中国的稳定稀土供应,而这种“卡脖子”的滋味,让习惯了掌控产业链上游的欧洲,第一次尝到“被动”的焦虑。
于是在这种焦虑之下,欧盟又动起了别的小心思,比如对华打出“台湾牌”。
![]()
稀土原料
近期德国外长公然就涉台问题大放厥词,随后访华行程推迟,几天前他又打电话给中方,寻求重新安排访华行程。
再比如说近日,欧洲议会不顾中方强烈反对,纵容萧美琴等“台独分子”进入欧洲议会大楼,不仅出席年会还公然进行“台独”分裂活动。
对此,中方不到48小时就提出了严正交涉,明确重申台湾问题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欧方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中方对此强烈愤慨,敦促其采取行动消除恶劣影响!
中方这番回应,恰恰是在德国央行行长放话“考虑如何报复中国”之后的第2天作出的,虽说警告的是欧洲议会,但也的的确确给德国提了个醒——
经贸问题可以商量,双边分歧也可以沟通,但若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上踩了“红线”,可就别怪中方不客气了。
![]()
中德关系
总的来说,中方既给欧洲划清了原则立场,也留下了合作的空间。
欧方若继续沉浸在“赢不了”的不甘、以及“输不起”的恐惧中,用“保护主义”对抗市场规律的话,最终只会错失发展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