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邯郸晚报)
![]()
![]()
本报记者 王梦洁/文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刘学维/影
“日子越来越好,盼头越来越足。”11月10日,武安市李家庄村村民董军风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太行深处的武安市活水乡李家庄村,正以一场华丽蝶变诠释着“路通则财通,业兴则民富”的深刻内涵。曾经被旅游大道“呼啸而过”的“过路村”,如今因交通网络的升级与文旅产业的融合,蜕变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山李冀・山游市集。这场始于道路的变革,不仅激活了一个村庄的沉睡资源,更成为邯郸文旅产业厚积薄发、强势崛起的生动注脚。
路网织就脉络
古村打破“孤岛”困境
“以前来武安‘一日游,半天堵’,现在公路畅通,沿途都是风景!”游客张利伟的感慨,道出了交通改善给自己带来的直观变化。
交通的蝶变,也让李家庄村告别了“守着金山难变现”的尴尬。这个镶嵌在景区集群中的村庄,曾因道路配套不足、业态单一,看着每年1200多万游客从村旁疾驰而过,却只能望客兴叹。村民董军风回忆:“原先我们村就是普通农村,旧石板房破破烂烂,京娘湖、东太行都发展起来了,就我们村啥也不是啥。”守着闲置房屋的村民们,要么无所适从,要么只能在景区做着收入不高的基础工作。
如今,旅游大道不再是割裂村庄与景区的边界,而是成为串联商机的纽带。为方便游客直达市集,邯郸开通了惠民班车,南北方向游客可分别从东太行、京娘湖停车场乘车直达,5-10分钟一班的免费接驳车让出行更便捷。路网的完善不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更让山李冀市集1.8公里的乡村消费场景与东太行的户外探险、京娘湖的生态观光形成互补,成为邯郸“红色生态旅游区”的重要节点,彻底打破了村庄的“孤岛”困境。
业态融合赋能
乡村激活“造血”机能
道路打通了发展脉络,而精准的业态打造则让村庄真正实现了“自我造血”。“要让游客停下来,让村民富起来。”活水乡乡长赵翠娟的话,点明了山李冀项目的初心。
在“乡村振兴 产业先行”理念指引下,项目坚持“不砍一棵树、不拆一座房”的原则,将105处村民房屋——包括23处闲置院落、40处沿街门市和13处改造后的绿地林地,打造成集文、旅、农、商、康养于一体的活态饮食博物馆。
如今走进山李冀市集,石磨面房的烧麦热气腾腾,麻花店的油锅滋滋作响,小米酥的甜香弥漫街巷。曾经的家庭主妇郭彦芹,通过乡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学会了制作小米酥,如今一天能卖出100多包,还畅想“把店开到五家”;在外打工的高娟返乡开起“山李冀老面麻花”店,节假日一天能卖500-600袋,带动6名村民就业;村民王卫英将闲置门市出租收租金,自己在市集做保洁,每月多赚2000多元。土鸡蛋、核桃等土特产成了游客争抢的“香饽饽”,闲置房屋变成了“金屋子”,村民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山李冀的崛起,是邯郸文旅业态创新的缩影。“十四五”以来,邯郸摒弃“走马观花”式旅游,深耕“体验感”核心竞争力,推动各区县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峰峰矿区以“非遗活化+数字科技”让磁州窑文化焕发新生,数字响堂展馆让流失海外的石窟造像残件“重聚”;广府古城以“夜游+节庆”打造“一船阅尽三千年”的光影盛宴;大名宋街通过“文化研学+沉浸体验”让历史触手可及。而山李冀市集则以“乡村+文旅”的独特模式,补齐了西部景区餐饮服务短板,与鸡泽诗经文化园、邱县产业旅游专线等乡村文旅项目交相辉映,丰富了邯郸全域旅游的 “百花园”。
文旅全域升级
邯郸跻身“长红城市”
山李冀的蝶变,离不开邯郸文旅全域发展的战略支撑;而这个村庄的火爆出圈,也为邯郸文旅的跃升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些年,邯郸文旅数据一路高歌猛进,从2023年接待国内游客8544.3万人次,到2024年突破1亿人次,再到2025年荣登“长红城市榜30强”,成为榜单中唯一的三线城市,国庆中秋假期更跻身“城市外地深度游客量TOP30”,实现了从“不见经传”到“一鸣惊人”的跨越。
这份成绩的背后,是邯郸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创新。作为三千年古都,邯郸将成语文化融入城市肌理,成语灯箱、井盖、咖啡、折扇无处不在,让抽象文化变成可感可触的生活趣味;同时善用新科技激活传统文化,MR眼镜“亲历”赵都迁徙、响堂山石窟数字孪生工程,让古老文化赢得年轻人青睐。在“两区三带”旅游发展框架下,战国文化旅游区打造“行走的历史博物馆”,北朝文化旅游带构建“全景式体验带”,太极文化旅游带打造世界级地标,运河文化旅游带唤醒千年运河记忆,红色生态旅游区则以山水康养与文化疗愈吸引八方游客。
交通网络的完善让这些优质资源得以串联,形成全域旅游合力。东太行的空中飞艇、飞拉达攀登,涉县太行五指山的“日场+夜场”模式,与山李冀的乡村美食体验无缝衔接,让游客既能感受太行山水的雄浑壮阔,又能体验乡村烟火的淳朴温情。
来自河南安阳的游客张女士坦言:“没想到一个小山村能有这么多好吃的,还能买到纯天然土特产,下次要带家人再来。”而董军风的自豪更具代表性:“我们村终于跟上了景区的脚步,再也不是‘啥也不是啥’的过路村了。”
山李冀的蝶变是邯郸文旅发展的一个生动切片。道路的延伸打破了空间的阻隔,业态的创新激活了发展的动能,文化的赋能铸就了核心的魅力。从一个村庄的焕新到一座城市的跃升,邯郸用实践证明,唯有坚持交通先行、文化为魂、业态为基,才能让文旅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在全域旅游的蓝图上,邯郸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丰富的业态、更深厚的底蕴,书写着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让三千年古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