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钢铁躯壳上的刮痕,比血肉之躯的伤痛更令人揪心?一场警营开放日的表演,演变成价值观的考问。
2025年11月8日,苏州一场警营开放日活动上,金属摩擦声与惊叫声撕裂了午后的平静,一名女骑警在驾驶警用摩托车进行技能展示时,车辆突然失控,如脱缰野马般冲向围观人群,三名前排观众被擦碰,其中一名还是一个孩子。
![]()
![]()
网络流传的视频记录下了事发后的一幕:那位女骑警从地上爬起来,没有第一时间查看被撞伤的群众,而是扑向那辆闪亮的摩托车,心疼地检查车漆是否刮花。这一刻,全网哗然。
![]()
这场原本旨在展示警队风采、增进警民关系的活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演变成一场公关危机。在铁骑的轰鸣声中,表演变成了事故,但比事故本身更引人关注的是涉事骑警的第一反应。
根据苏州交警随后发布的情况通报:“事情发生后,涉事队员未能及时关注被擦碰人员。”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深深的失望——那些他们本应保护和服务的人,在关键时刻被忽略了。不过现场其他警力采取了补救措施——第一时间将受伤观众送往医院检查,并全程做好陪护,经治疗后,三名伤者均已离院回家。
![]()
事情发生后,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甚至很多留言很扎心:
“这就是她骨子里的冷漠。”
“摩托车高于群众。”
“女的没这技术又菜还做领队。”
![]()
![]()
还有人嘲讽似的说:“被撞人道歉了没?”看过视频的人都知道,事情发生后,旁边的解说员还说了一句“帅气展示”,听起来也十分的讽刺。
![]()
还有网友说到:“交通法规定你是守护者也是执行者。”甚至还有人说了两个字:“冷血”。
![]()
![]()
这场事故发生在警营开放日的技能展示环节,换句话说,这不是紧急出警,不是追捕嫌犯,而是一场精心安排的表演,本来该是维护公共安全,服务群众,当警务工作变成一场“秀”,重心是否也从务实转向了作秀?
更令人忧心的是,大排量摩托对操控要求极高,力量不足者极易失控。当这些能力不足的警员操作着大排量摩托车进行复杂表演时,风险便随之产生。当警务人员连基本驾驶技能都未能完全掌握时,我们又怎能期待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
好在苏州警方事后采取了补救措施:对涉事队员进行了批评教育,负责人和涉事队员前往医院及伤者家中,诚恳致歉并妥善做好安抚和后续赔偿工作,同时还承诺“进一步加强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严密活动安全管理措施,切实避免类似问题发生”。
这些处理当然值得肯定,但更应追问的是:为什么让操控能力明显不足的人员表演高难度驾驶?为什么警务资源被用于华而不实的“秀”?公众的期待其实非常朴素:他们需要的是在风雨无阻的街头、在分秒必争的事故现场,那个能带来安全感的身影,期待的是沉着专业与可靠。这份信赖,不应被简化为舞台上的姿势,更不应让装备沦为失去实用价值的道具。
![]()
训练场上日复一日的汗水,从来不只是为了掌握操控钢铁坐骑的技巧,它更是一种意志的磨砺与责任的内化。这些汗水终将沉淀为街头执法时那份临危不乱的专业与源于实力的冷静。当警用摩托车撕下“表演道具”的标签,回归其“维护秩序、服务市民”的工具本质时,一切才真正有了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