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富作为中国市场鲜有的知名度最高的进口葡萄酒品牌之一,以数字来区隔的清晰的产品系列,高辨识度,以及讨喜的中文译名,再加上前些年中国合作伙伴的耕耘,都让其取得了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在部分地区、部分渠道上,竟然出现了卖假货的情况。
![]()
江苏盐城的耿先生至今记得那个荒诞的下单行为,2025年10月12日,他以每箱3500元的价格在天猫超市下单三箱“奔富BIN407干红葡萄酒”,收货后却发现酒标红色饱和度异常、瓶身“1844”标识中“44”粘连如连笔字,酒帽做工粗糙得能刮伤手指。更诡异的是,当他将三箱酒并排检查时,两箱的防伪码竟完全相同——这本该是每瓶酒的“唯一身份证”!
“客服反复强调‘100%正品’,却拒绝解释细节差异。”
![]()
耿先生向《法治最前线》记者展示通话记录。10月27日,耿先生自费送检的中轻检机构出具报告:“外观特征与正品不符,综合判定不合格。”这份报告如同导火索,短短三周内引爆全国50余名同批次购买者的维权浪潮,涉诉金额最高达1.4万元。
在葡萄酒行业有十年经营经历的经销商表示,“奔富公司负责打假方面的专人曾经向我透露,全中国市场上的奔富来自不正常渠道的货品不在少数,这其中只有30%是平行货,剩下的是什么货,不用说大家都猜得到。707在一些渠道能拿到700元以下,而行货的价格现在要达到3000多元。这中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价格差?假货打着平行货的旗号谋取暴利,是不法酒商惯用的手段。”
“合法”洗白术:境外空壳公司授权
同样的案件在张女士的身上也体现出来。在此之前,维权者张女士的手机曾弹出“奔富407年终促销”广告:598元6瓶,配图与正品几乎无异。
点进详情页才发现英文商标实为“B”开头的擦边标识,海关报关单显示货品为“2015年南澳西拉”,与宣传的2023年份明显矛盾。此类广告通过算法精准推送,已形成“引流-转化-消失”的闭环链条。更隐蔽的套路藏在供应链深处。
2025年3月,南都湾财社调查发现,烟台厂商通过香港注册的“澳大利亚(百澳)奔富酒业有限公司”获得授权,使用南澳原酒国内灌装,背标标注“原酒进口”,成本不足百元却以正品价格在即时零售平台流通。
2023年7月,上海海关破获一起走私大案:被告人顾某等人将轩尼诗VSOP、奔富BIN407等名酒伪报为“洗衣液”报关,17次走私超400箱酒类,偷逃税款达173万元。当海关查验时,竟用仓库里真实的洗衣液“调包”应付检查。这种“真假混装”手法,让假酒披上了“进口合规”的外衣。
“破局者实验”:消费者应何去何从
据了解,作为澳洲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酒庄,奔富1995年进入中国,代理商是ASC精品酒业。近日,作为进博会的常客,奔富携全球标志性产区葡萄酒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品涵盖来自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和中国在内的四大全球标志性产区佳酿。
假酒是行业发展需要处理的问题之一,困扰着所有有实力与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随着网购的兴起,电商渠道已经成为优质葡萄酒购买的重要渠道。然而,假货也与电商渠道的崛起“相伴相生”。
天猫投诉平台显示,近三年天猫超市遭奔富假货投诉超20起,部分涉事商家更名后重新上架。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邱宝昌直言,电商平台需建立强制供应链透明机制,例如公示每批次酒类的海关单据、授权链路,“而非用‘百分百正品’的话术逃避责任”。这场售价3500元的名酒真假之争,暴露出电商繁荣背后的信任危机——当开箱验货成为消费者必修课,当检测报告抵不过平台话术,修补信任的成本,远比想象中更加高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