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章《论语》。
这年头,大家都渴望成功,更寄托于捷径式的成功。可当我读过《论语》中这段话后,才渐渐体悟:哪有什么突然的成功?都是人家平时攒下来的劲儿,到时候自然就爆发了。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论语·子路》
孔子说:“仁善的人教导百姓七年,就可以使百姓从军作战了。”
孔子说:“驱使没有经过教化不明事理的人去打仗,等于把他们当炮灰。”
![]()
没有日复一日的积累,再高明的计谋也没用
孔子说“教民七年”,当然不是说必须要七年整,而是在强调一件事:教化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那教什么呢?不只是技能,更是信念。
《史记》里记载,吴王阖闾想试试孙武的本事,就让他训练后宫的美女。孙武挑了 180 个宫女,分成两队,让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妃子当队长。
一开始,孙武讲规矩:我说向左,你们就向左;我说向右,你们就向右。宫女们笑嘻嘻地点头。
结果真开始训练,孙武喊“向右”,宫女们笑成一团,根本不动。孙武说:“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又重复了一遍规矩。
再喊“向左”,宫女们还是笑,还是不动。
孙武脸色一沉:“约束既明,申令既熟,而不听号令,这就是队长的责任了。”说完下令,把两个妃子斩首示众。
吴王吓坏了,赶紧求情,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还是把人杀了。
这之后,那些宫女立马变了样,整整齐齐,令行禁止,往左就往左,往右就往右,没有一个人敢乱来。
我每次读到这段都会想:孙武是靠什么让这些宫女变成能打仗的士兵的?是他有什么高超的智慧吗?是他有什么神奇的办法吗?
不是的。
他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靠的是把规矩讲清楚、立起来,然后坚持执行。这个过程没有捷径,没有速成,就是一遍遍地练,一次次地纠正,把那些动作、那些纪律,刻进每个人的骨子里。
你看,这就是孔子说的“善人教民七年”,不是七天,不是七个月,是七年!这得多少个日夜的积累?
而孔子说的“七年之教”,其实更深一层。他说的“善人”,是指那些合格的治理者,他们教百姓的,不只是打仗的技能,还有礼义忠信,还有为什么而战。
《论语》里还有一句话:“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百年的教化,能让一个国家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残暴走向仁慈。这需要的不是速成,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
![]()
智慧再多,没有积累都是空谈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另一个广为人熟知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赵括。
赵括从小聪慧,什么《孙子兵法》《吴子兵法》,他全都倒背如流。跟人谈起打仗的事儿,那也是头头是道,连他父亲赵奢都辩不过他。
人人都称赞赵括厉害。可他父亲赵奢却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意思是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可赵括说起来太轻松了。如果赵国不让他带兵也就算了,要是真让他带兵,毁掉赵国军队的肯定是他。
后来长平之战,赵王不听劝,非要让赵括代替廉颇去打秦国。赵括一上任,立马改变了廉颇的防守策略,主动出击。
结果,被秦国大将白起设伏,四十万赵军全军覆没,赵括自己也被射死在阵中。
你说,赵括不聪明吗?他可是把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啊!但为什么会输?
因为他没有走过那些路,没有见过战场上的血,没有积累过实战的经验!
他所有的智慧都来自书本,都是别人的经验。可打仗这事儿,不是你读懂了理论就能赢,你得自己摸爬滚打过,得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得知道士兵们在想什么、能承受什么。
这些东西,书上写不出来,非得靠你一场场仗打下来,才能一点点积累起来。
所以,孔子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其实就是在说:你不能拿着一堆理论就让人上战场,那是害人。你得先让他们练,让他们积累经验,这样他们才能活下来。
![]()
慢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这些两千多年前的话,今天读来依然戳心。
现在的企业,有多少在做不教而战的事?招人进来就直接上项目,美其名曰在实战中成长,结果新人压力大,老员工累,公司效率也上不去。
现在的家长,有多少父母恨不得孩子三岁会背唐诗,五岁会做奥数,七岁拿奖,十岁成才?可孔子说的是“七年,甚至百年”,他强调的是长期的教化,是慢慢引导孩子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成绩。
我越来越觉得,孔子说的“七年”,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别太急。
不管是治理国家,管理团队,还是教育孩子,甚至是修炼自己,都需要时间,需要耐心。
你不能指望种下一棵树,明天就结果;你也不能指望教一个人,今天就成才。
《孟子》里说:“揠苗助长”,拔苗助长的结果,只能是苗枯人累。
可现实是,我们太容易被速成、捷径,这些字眼诱惑了。三天学会一门语言,七天精通一项技能,一个月成为行业专家,这些口号听起来很美,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
有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面有句话特别触动我: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急功近利。你越急,孩子越慢;你越逼,孩子越反。
这不正是孔子说的“不教而战”吗?
你没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去成长,就逼着他出成绩,这不是在“教”,是在“弃”。
写到这儿,我突然想起《论语》里还有一句话:“欲速则不达。”
孔子早就告诉我们了,有些事,你越想快,越做不好。
不如慢下来,好好教,好好学,好好等。
也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提醒:别太急,时间会给你答案。
毕竟,慢下来,才能走得更远。
关注【子彦读书】,读懂经典,活出通透人生!
✍️ 每天句读《论语》,持续原创,日日不断之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