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丘盟台:霸业之巅的春秋绝唱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首止余波​
公元前 651 年的孟夏,黄河岸边的风带着尚未散尽的寒意,掠过齐国都城临淄的雉堞。齐桓公姜小白立于宫城的望楼之上,手中摩挲着一枚打磨光滑的龟甲,甲面上裂纹如蛛网,正是去年首止会盟时占卜所得的 "元亨" 之兆。​
"仲父可知,郑伯突昨夜又遣人送了一车杞柳过来?" 他转头看向身后垂手侍立的管仲,青铜剑鞘上的饕餮纹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管仲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上前一步躬身道:"郑伯此举,既是谢罪,亦是试探。首止之盟他中途叛离,如今周惠王驾崩,襄王新立,他怕主公记恨啊。" 老者的声音里带着洞悉世事的沉稳,腰间悬挂的玉珩随着动作轻响。​
齐桓公冷笑一声,将龟甲掷于案上:"寡人九合诸侯,何曾见过这般反复无常之辈!若不是仲父劝诫,去年便该挥师伐郑。" 他想起首止会盟时,各国诸侯齐聚一堂,太子郑亲临盟誓,唯有郑伯突受了周惠王的密令,连夜带着车队逃离,致使盟约险些崩解。​
正说着,内侍匆匆禀报:"周王使臣宰孔已过济水,携文武胙肉、彤弓矢前来,说是特赐主公。"​
管仲眼中精光一闪:"主公,时机到了。可借受赐之名,召集诸侯于葵丘会盟。一来彰显周室恩宠,二来定盟规以安天下。" 他铺开一卷竹简,指尖点在 "葵丘" 二字上,"此地位于中原腹地,西接郑卫,东连齐鲁,正是会盟佳处。"​
齐桓公抚掌大笑,推开窗棂望向东方:"好!传寡人命令,令隰朋筹备盟台,王子成父整饬三军。此次会盟,要让天下诸侯知晓,谁才是中原的盟主!"​
三日后,齐国的盟书随着快马传遍诸侯各国。鲁僖公收到盟书时,正在曲阜的太庙祭祀先祖,他望着竹简上 "共辅王室,同定盟规" 的字样,沉吟半晌对大夫臧文仲道:"齐侯此举,名为尊王,实为立威啊。" 臧文仲却捻须笑道:"齐强则中原安,君上当速往,莫要落人口实。"​
而在郑国的新郑城中,郑文公看着盟书脸色发白。大夫叔詹进言:"齐侯势大,又得周王支持,若不赴会,必遭讨伐。不如携厚礼前往,当面谢罪。" 郑文公咬咬牙,终是点头:"备车!寡人亲往。"​
唯有晋国,因晋献公病重,太子申生自尽,公子重耳流亡,国内乱作一团,竟无人顾及会盟之事。消息传到临淄,管仲叹道:"晋乱必生变数,他日恐成齐国劲敌。" 齐桓公却不以为意:"秦在西陲,楚为蛮夷,晋又内乱,天下英雄,舍我其谁?"​
二,盟台风云​
七月的葵丘,骄阳似火。黄河支流岸边的高地上,一座巨大的盟台已然筑成。盟台分三层,每层皆用青石铺就,台周插满各国旗帜,齐之玄鸟、鲁之凤鸟、宋之朱雀迎风招展,猎猎作响。台下十里之内,各国军营连绵不绝,甲士的戈矛在日光下汇成银色的海洋。​
齐桓公的车驾于巳时抵达盟台之下。他身着绘有日月星辰的衮服,头戴垂旒之冠,在管仲、隰朋等人的簇拥下拾级而上。登台的瞬间,台下万籁俱寂,唯有风吹旗帜的声响。​
"齐侯驾到 ——" 司仪的唱喏声穿透云霄,各国国君纷纷拱手行礼。齐桓公目光扫过众人,鲁僖公面带温和,宋襄公年少气盛,卫文公神色拘谨,而郑文公则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
午时三刻,盟会正式开始。司仪高声宣读议程,首先便是迎接周王使臣宰孔。只见宰孔身着三公之服,手持玉圭,缓步走上盟台,身后的内侍捧着三个锦盒,分别盛放着祭肉、彤弓矢和大路车驾的模型。​
"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宰孔的声音庄重肃穆,目光落在齐桓公身上,"天子曰:' 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齐桓公闻言,脚步微微一顿,正要受赐,却被管仲暗中扯了扯衣袖。老者的眼神锐利如刀,低声道:"君上,天威不可违。下拜受赐,方合 ' 尊王 ' 之道。"​
齐桓公心中一凛,想起自己多年来打着 "尊王攘夷" 的旗号才聚拢诸侯,若是今日失礼,岂不前功尽弃?他当即撩袍下阶,在台下行稽首大礼,高声道:"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 说完再拜而起,这才登台受赐。​
宰孔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对众人道:"齐侯敬王如此,真盟主也。" 台下顿时响起一片赞叹之声,郑文公更是暗自庆幸自己来了会盟。​
接下来便是订立盟约。管仲亲自展开一卷丝帛,高声宣读五条誓约:"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此言一出,宋襄公脸色微变,他的父亲宋桓公晚年曾想废长立幼,多亏齐桓公出面才保住他的太子之位。​
"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管仲的声音掷地有声,卫文公不住点头,卫国连年战乱,正需贤才相助,更需各国接济。​
"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这条誓约直指当时诸侯国内的弊病,许多国家因世卿专权而内乱不止,鲁僖公深以为然,鲁国的三桓势力已然初显,正是他的心头之患。​
"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 这最后一条关乎各国生计,去年卫国大旱,曾向齐国借粮,齐桓公依此赐粮,如今写入盟约,更是让小国安心。​
宣读完毕,管仲将丝帛置于盟台中央的石案上,各国国君依次上前,用手指蘸取牛血涂抹于唇上 —— 这是春秋会盟的 "歃血" 仪式,唯有此次葵丘之会,因周天子在场,改为 "束牲载书而不歃血",以示对王室的尊重。​
郑文公上前时,手抖得厉害,一滴牛血滴落在丝帛上,晕开一小团暗红。齐桓公看在眼里,淡淡道:"郑伯既有悔意,既往不咎。" 郑文公连忙叩谢,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盟誓既毕,齐桓公登上盟台最高处,望着台下的诸侯与甲士,高声道:"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声音洪亮,回荡在黄河岸边。各国君臣齐声应和,声震四野。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