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38年前姐姐把接班机会让给我,如今我退休金3000,姐姐年入10万

0
分享至

我口袋里揣着那张存了三万块钱的银行卡,手心全是汗。对面的姐姐林卫红,只是平静地看着我,就像在看一个从小到大都长不大的弟弟。她的眼神里没有责备,也没有怜悯,只有一种我始终读不懂的、深不见底的疲惫。

三十八年了。从我穿上那身崭新的蓝色工装,走进市纺织厂大门的那天起,这份沉甸甸的恩情,就像一件厚棉袄,夏天穿着嫌热,冬天脱了又怕冷。我以为用一辈子的时间,总能还清。我省吃俭用,把最好的东西都想着她;我教育儿子,要永远记着大姑的恩情;我甚至在退休后,还想把一部分退休金给她。

我以为我做得很好,很周到。我以为这份“报答”是维系我们姐弟感情的唯一纽带。

可我错了。错得离谱。故事,还得从那个闷热的夏天说起,1985年,那个改变我们姐弟俩一生的下午。

第1章 铁饭碗

1985年的夏天,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焦灼的味道。我们家住在厂区的老式筒子楼里,一到饭点,楼道里就混杂着各家各户的油烟味和说话声。那时候,我家最大的喜事,就是爸妈工作了一辈子的市纺织厂,给家里下了一个“接班”指标。

一个指标,一个铁饭碗,意味着一个人一辈子的吃穿不愁,意味着体面,意味着在这个小城里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和姐姐林卫红,年龄只差两岁。按理说,长姐为先,这个机会理所应当是她的。她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一直在街道糊纸盒,一个月挣十几块钱,手上总有被纸板划破的细小伤口。而我,初中毕业后就待在家里,书读得半吊子,干活又没力气,整天被我妈念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姐姐身上。那天晚饭,桌上难得地摆了一盘红烧肉,肥肉在昏黄的灯光下颤巍巍地发着光。父亲清了清嗓子,对姐姐说:“卫红,厂里的文件下来了,让你明天去填表。这可是大事,你以后就是正式工人了。”

姐姐低着头,扒拉着碗里的白米饭,没说话。我心里又羡慕又嫉妒,偷偷用眼角瞥她,想象着她穿上蓝色工装的样子,那该多神气。

饭后,我妈把姐姐拉到一边,絮絮叨叨地嘱咐着:“进了厂,要跟老师傅好好学,手脚麻利点,别像在家里一样……”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事已经板上钉钉的时候,姐姐突然开口了。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爸,妈,我不去。”

“你说啥?”我妈的嗓门一下子高了八度,“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这么好的机会,多少人挤破头都要不来!”

父亲的脸也沉了下来,筷子在桌上重重一敲:“林卫红,你是不是糊纸盒糊傻了?”

姐姐抬起头,她的眼睛很亮,亮得有些固执。她看了一眼旁边不知所措的我,然后一字一句地对父母说:“让卫国去吧。他比我需要这个机会。”

整个屋子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聒噪的蝉鸣。我愣住了,完全没明白姐姐在说什么。我妈更是气得发抖,指着姐姐骂道:“你疯了?他一个男孩子,将来总有出路。你一个女孩子家,没了这个工作,以后怎么办?”

“我能怎么办?凉拌。”姐姐的语气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倔强的笑意,“卫国喜欢看书,心思细,厂里清闲,他能安稳过日子。我不是那块料,我坐不住。再说了,我还想去南方看看,听说那边摆个摊都能挣大钱。”

“挣大钱?我看你是白日做梦!”我妈气得直拍大腿。

那天晚上,家里吵翻了天。父母轮番上阵,说尽了好话和狠话,可姐姐就像一棵扎了根的树,纹丝不动。最后,她把自己关进房间里,任凭我妈在外面怎么哭喊,都再没开门。

第二天,是我妈红着眼睛,带着我去厂里填的表。我全程都像在做梦,脑子里浑浑噩噩的。办手续的阿姨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妈,笑着说:“你家姐姐可真是疼弟弟啊。”

我妈勉强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而我,低着头,感觉那份本该属于姐姐的表格,烫得我手心发麻。我成了那个被偏爱的人,也成了那个从一开始就背上债的人。

第22章 两条路

我穿上工装,走进了纺织厂。厂里的生活和我预想的差不多,甚至更好。机器的轰鸣声成了我生活的背景音,三班倒虽然辛苦,但生活规律而稳定。我被分在后勤科,负责收发文件和管理仓库,确实是个清闲的活。我有了大把的时间看书,厂里的图书馆成了我最常去的地方。

每个月发工资那天,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我会小心翼翼地把大部分钱交给母亲,然后揣着剩下的几块钱,去供销社给姐姐买一瓶她最爱喝的橘子汽水,或者一块带包装纸的鸡蛋糕。

姐姐没再跟我提过去南方闯荡的话,她好像把那晚的争吵和梦想都咽进了肚子里。她依旧在街道工厂糊纸盒,只是话变得更少了。每次我把东西递给她,她总是淡淡地说一句“不用”,但还是会接过去。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层看不见的纱,客气,却不亲近。

一年后,姐姐经人介绍,嫁给了邻厂一个叫陈建军的卡车司机。陈家条件一般,但陈建军人老实,对姐姐很好。出嫁那天,我把攒了半年的工资塞给姐姐,她推了半天,最后还是收下了。我看着她穿着红色的嫁衣,被姐夫用自行车驮走,心里空落落的。我觉得,我欠她的,又多了一笔。

我的人生,像厂里那条固定的生产线,按部就班地往前走。结婚,生子,分房子。我的妻子张兰是厂里的同事,一个本分踏实的女人。我们过着最普通的日子,为孩子的成绩操心,为邻里关系烦恼,为柴米油盐算计。纺织厂的效益在九十年代开始走下坡路,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们总算没到下岗那一步,只是工资常年不涨,奖金也成了奢望。

而姐姐,则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她嫁人后没多久,就辞掉了糊纸盒的工作。她和姐夫用全部积蓄,在菜市场附近盘下了一个小门面,开始卖早点。天不亮就起床磨豆浆、揉面、调馅儿,烟熏火燎,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我去看过她几次,她穿着沾满面粉的围裙,头发被蒸汽濡湿,贴在额头上。我劝她别这么辛苦,找个轻松点的事做。

她一边麻利地包着包子,一边头也不抬地说:“轻松的事不挣钱。你外甥快出生了,总得给他攒点奶粉钱。”

她的早点铺,从一开始的勉强维持,到后来的生意兴隆,靠的全是她那股不要命的拼劲。她的包子皮薄馅大,豆浆香醇浓郁,价格还公道。渐渐地,“卫红早点”在附近闯出了名气。他们起早贪黑,几年下来,竟然在城郊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两层小楼。

我们姐弟俩的差距,就在这一点一滴中,被悄无声息地拉开了。我去她家,看到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和崭新的家电;她来我家,看到的是筒子楼里拥挤的几间房和吱呀作响的旧家具。

这种差距,像一根刺,扎在我心里。我觉得我对不起她。如果当初是我去摆摊,是她进工厂,她就不用受这份苦,而我,一个大男人,风吹日晒又算得了什么?

第3章 报答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根心里的刺,慢慢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责任感。我开始用我自己的方式,笨拙地“报答”她。

逢年过节,我总是家里的第一个“采购员”。我会提前半个月就开始盘算,要给姐姐家送些什么。我把最大最肥的鱼留给她,把单位发的福利品原封不动地搬到她家,甚至会瞒着妻子张兰,偷偷从家用里抠出一点钱,给外甥陈阳买当时最时髦的玩具。

张兰是个通情达理的女人,她知道我心里的疙瘩,起初也总是支持我。但日子久了,看着我几乎是“搬家式”地往姐姐那儿送东西,她也会忍不住念叨几句。

“卫国,我知道你心里记着你姐的好。可咱们自己家也得过日子啊。儿子小宇马上要上初中了,哪样不要钱?”她一边叠着衣服,一边叹气,“你姐现在比咱们过得好,她不缺这些。”

“她是不缺,但这是我的心意。”我梗着脖子反驳,“没有她,我连这份工作都没有,哪还有这个家?咱们现在是紧了点,但做人不能忘本。”

每次说到最后,张兰总会沉默下来。她知道,“报答”姐姐是我心里的一道坎,谁也迈不过去。

外甥陈阳上大学那年,姐姐和姐夫为学费发愁。他们的钱大多投进了新店的扩张里,一时周转不开。我得知后,二话没说,把家里仅有的两万块积蓄取了出来,送到了姐姐家。

那是我和张兰攒了小十年,准备给儿子小宇将来上大学用的钱。我把钱递给姐姐时,她眼圈红了,一个劲儿地说:“卫国,这钱我不能要,你们也不容易。”

“姐,你跟我客气什么?当年你把工作都让给我了,这点钱算什么?”我把钱硬塞到她手里,“阳阳上学是大事,耽误不得。我们这边,以后再慢慢攒就是了。”

那天,姐姐第一次没有推辞。她收下了钱,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好,姐记下了。”

我以为,这件事会让我们姐弟的关系更近一步。可我没想到,它反而成了我们之间新的隔阂。从那以后,姐姐对我们家更“大方”了。她店里进了新鲜的食材,总会让人送一份过来;换季了,会给小宇买新衣服;甚至连我们家换煤气罐这种小事,她知道了都要抢着付钱。

她越是这样,我心里的愧疚感就越重。我觉得她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我,我还欠着她。我们的关系,变成了一场心照不宣的“还债”游戏。我送过去一份礼,她必定会回一份更重的礼。我们客客气气,却再也找不到小时候那种可以随意打闹的亲昵。

儿子小宇有时候会不解地问我:“爸,为什么你对大姑那么好,感觉比对我还好?”

我摸着他的头,郑重其事地说:“因为没有你大姑,就没有我们这个家。你要一辈子记着她的好。”

我把这份沉重的感恩,像接力棒一样,传递给了我的下一代。我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第44章 寿宴

日子在柴米油盐和人情往来中,一晃就到了2023年。我60岁,办了退休手续,每个月领着三千块的退休金。不多,但我和张兰省着点花,也够用了。而姐姐的早点铺,已经发展成了有七八个员工的“卫红餐饮店”,年收入稳稳地超过十万。姐夫前几年因病去世了,外甥陈阳大学毕业后,回来帮着姐姐打理生意,开上了三十多万的越野车。

我们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到无法忽视的地步。

母亲八十大寿,是家里的大事。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在家族群里商量,怎么办得风光热闹。陈阳在群里说:“姥姥的大寿,必须在咱们市最好的酒店办!钱的事,我来安排。”

我看着手机屏幕,心里五味杂陈。作为儿子,本该是我来操持母亲的寿宴,可我摸了摸口袋,退休金刚发下来,交了水电费和日常开销,剩下的钱在星级酒店里,恐怕连一桌酒席的零头都不够。

我私下给姐姐打电话:“姐,妈的寿宴,不能让阳阳一个孩子出钱,我们两家一家一半吧。”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传来姐姐有些疲惫的声音:“卫国,你的心意我领了。阳阳也是一番孝心,就让他安排吧。你把妈照顾好,比什么都强。”

她的话说得滴水不漏,却让我更加难受。我感觉自己在这个家里,越来越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局外人,一个只能“出心意”却出不起力的穷亲戚。

寿宴那天,酒店大堂金碧辉煌。亲戚们见了面,寒暄的话题总离不开各自的近况。当他们得知陈阳开了新车,又准备盘下市中心一个新店面时,赞美之词不绝于耳。

“卫红啊,你可真有福气,儿子这么能干!”

“是啊,不像我们,孩子一个月挣那点死工资,自己花都不够。”

姐姐只是微笑着,谦虚地应付着。但那些话,像一根根针,扎进我的耳朵里。我坐在角落,看着穿着一身得体西装的外甥在人群中游刃有余地敬酒,再看看自己身上这件穿了好几年的夹克衫,一股难以言说的窘迫感涌上心头。

轮到我们送寿礼的时候,我拿出了和张兰商量了很久,花了一千块钱买的一个玉镯子。母亲很高兴地戴上了。紧接着,陈阳拿出一个丝绒盒子,打开来,是一对沉甸甸的金耳环,下面还压着一张银行卡。

“姥姥,这是我和我妈的一点心意,耳环您戴着好看。卡里有五万块钱,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别舍不得。”

周围响起一片惊叹和羡慕的声音。我看着那对金光闪闪的耳环和我送的那个温润的玉镯子,突然觉得自己的礼物寒酸得可笑。我一辈子的安稳,换来的是捉襟见肘的退休生活;她半辈子的辛劳,换来的是如今的富足和体面。

那场寿宴,我喝了很多酒。酒过三巡,我仿佛又看到了三十八年前那个闷热的下午,姐姐固执地对父母说:“让卫国去吧。”

我一直以为,她让给我的是一个铁饭碗,是一份安稳。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她让给我的,或许是一个枷锁。她挣脱了,自由地去闯荡,去吃苦,也去收获。而我,被安安稳稳地锁在了原地,一辈子。

第5章 卡

寿宴结束后,我没有直接回家。那股混杂着酒精、愧疚和不甘的情绪在我胸中翻腾,让我无法平静。我让张兰先带着孙子回去,自己则打了个车,直接去了姐姐的店里。

晚上十点,店里已经打烊,但灯还亮着。姐姐正和两个员工一起收拾着桌椅,打扫卫生。看到我一身酒气地进来,她愣了一下,随即对员工说:“你们先回去吧,这里我来弄。”

员工走后,店里只剩下我们姐弟俩。她没问我为什么来,只是默默地从保温桶里给我盛了一碗还温热的豆浆,推到我面前。

“喝点这个,解解酒。”

我没有动那碗豆浆,而是从口袋里掏出那张我提前准备好的银行卡,放在了桌上。这张卡里有三万块钱,是我和张兰的全部积蓄,是准备留着应急的“棺材本”。

“姐,这里面有三万块钱。”我的声音因为酒精的缘故,有些沙哑,“密码是你的生日。我知道这点钱不算什么,跟你比起来,是九牛一毛。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你拿着。”

姐姐的目光落在银行卡上,停留了几秒钟,然后缓缓地抬起头,看着我。她的眼神,就是我开头回忆起的那种,平静,又带着一种深不见底的疲惫。

“卫国,你喝多了。”她把银行卡推了回来。

“我没喝多!”我有些激动,声音也大了起来,“姐,我知道,我这辈子都还不清欠你的。你把最好的机会给了我,自己去吃苦受累。我现在退休了,没本事挣大钱,只能做到这份上了。你就当可怜可怜我,行吗?你收下,我心里能好受点!”

我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三十八年的委屈、愧疚、压力,在这一刻,仿佛找到了一个出口,奔涌而出。

姐姐静静地听我说完,没有打断我。等我喘着粗气,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她才轻轻地叹了口气。

“卫国,你坐下。”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依言坐下,像个等待审判的犯人。

“三十八年了,”她看着我,慢慢地说,“你是不是一直觉得,我把工作让给你,是牺牲了自己,成全了你?”

我点了点头。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实吗?

“你错了。”姐姐摇了摇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我不是成全你,我是在成全我自己。”

我愣住了,不解地看着她。

“你从小就文静,喜欢看书,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让你去社会上闯,你得被人啃得骨头都不剩。进工厂,安安稳稳的,是你最好的出路。”她顿了顿,继续说,“可我跟你不一样。我不是读书的料,我也不喜欢被人管着。让我去车间里,对着一台机器过一辈子,我会疯的。我早就想出去闯闯了,只是没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让我爸妈同意。你的事,正好给了我一个借口。”

她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讲述一个别人的故事:“我让给你的,不是一个铁饭碗,而是一个我自己不想要、也不适合我的未来。我只是把它给了更适合它的人。卫国,这不叫牺牲,这叫选择。”

我呆呆地听着,脑子里一片空白。原来是这样?原来我耿耿于怀了半辈子的“恩情”,在她看来,只是一次顺水推舟的选择?

“至于这些年你对我的好,”姐姐拿起那张银行卡,塞回我的口袋里,她的手指有些冰凉,但很有力,“我都知道。你总觉得欠我的,拼了命地想还。可你知道吗?你越是这样,我心里越难受。我们是亲姐弟,不是债主和欠债的。我不需要你报答,我只想要一个能跟我说说心里话的弟弟。可你呢,每次见我,都像在完成任务。卫国,你活得太累了。”

她的话,像一把锤子,重重地敲在我的心上,把我多年来精心构建的那个“感恩”的世界,敲得粉碎。

第6章 姐弟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离开姐姐的店的。夜风吹在脸上,很冷,却让我混乱的头脑清醒了几分。我沿着空无一人的马路,漫无目的地走着。

姐姐的话,一遍又一遍地在我耳边回响。

“我不是成全你,我是在成全我自己。”

“这不叫牺牲,这叫选择。”

“我只想要一个能跟我说说心里话的弟弟。”

原来,我感动了自己三十八年,用一份自以为是的“债务”,将我们姐弟俩牢牢捆绑。我以为我在报恩,实际上,我一直在用我的方式,提醒着她那段过去,提醒着她曾经的“付出”。我把她放在一个道德的高地上,让她不得不接受我的“好”,再加倍地“还”回来。我们之间,哪里还有半分亲情可言,分明就是一场冗长而疲惫的交易。

我活得累,她又何尝不累呢?

我一直羡慕她挣得多,过得好。可我从未想过,她凌晨三点起床和面时,我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她为了几毛钱的菜价跟人争得面红耳赤时,我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看报纸;她在寒冬腊月里顶着风雪出摊时,我在有暖气的厂房里躲避严寒。我只看到了结果,却从未真正体谅过她过程里的艰辛。

我所谓的“安稳”,是我用放弃人生其他可能性的代价换来的。而她的“富足”,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辛劳和汗水拼出来的。我们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承受了不同的苦,也看到了不同的风景。没有谁比谁更高尚,也没有谁欠谁的。

回到家时,张兰还没睡,正坐在客厅等我。见我回来,她赶忙起身给我倒了杯热水。

“怎么样?你姐她……”

我把那张银行卡放到桌上,疲惫地坐到沙发上,把头埋进手掌里。我将姐姐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兰。

张兰听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她走过来,坐到我身边,轻轻拍着我的背。

“卫国,其实……我早就想跟你说。你姐不是那种计较的人。你把自己逼得太紧了。”她说,“这些年,你总说欠你姐的。可你想过没有,亲人之间,哪有那么多‘欠’与‘还’?算得太清楚了,情分就淡了。”

是啊,情分淡了。我苦笑了一下。我用三十八年的时间,亲手把我们之间最宝贵的亲情,变成了一本算不清的糊涂账。

那一夜,我彻夜未眠。天快亮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

第7章 一碗豆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起了个大早。没有告诉任何人,我独自一人,坐上了最早的一班公交车,去了姐姐的店里。

正是最忙碌的时候。店里人声鼎沸,热气腾腾。姐姐穿着工作服,在人群中穿梭,招呼客人,收拾碗筷,忙得脚不沾地。外甥陈阳在门口负责收钱,动作麻利。

我没有上前打扰他们,只是像一个普通食客一样,排队,点了一碗豆浆,两个肉包子,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豆浆还是记忆中的味道,香醇,浓郁,带着一丝丝的甜。我慢慢地喝着,看着店里忙碌的一切。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给氤氲的蒸汽镀上了一层金边。我突然觉得,眼前的这一幕,无比真实,也无比心安。

姐姐终于忙完一阵,一抬头,看到了我。她愣了一下,随即走了过来,脸上带着一丝惊讶。

“卫国?你怎么来了?来了怎么也不说一声。”

“看你忙,就没打扰。”我笑了笑,指了指面前的空碗,“姐,你这包子,味道还是这么好。”

这句再寻常不过的夸奖,却让姐姐的眼眶一下子红了。她在我对面坐下,沉默了许久,才低声说:“好吃……好吃你就常来。”

“嗯,常来。”我点了点头。

我们没有再提那天晚上的事,没有提银行卡,也没有提那份沉重了三十八年的“恩情”。我们就那样坐着,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家常。聊我孙子上了幼儿园,聊她最近腰又开始疼,聊菜市场的猪肉又涨价了。

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我感觉那件穿了三十八年的、又厚又重的棉袄,终于从我身上被卸了下来。原来,放下执念,是如此轻松。

姐姐送给我的,从来不是一个铁饭碗。而是在那个我们都无法选择的年代里,她拼尽全力,给了我一个选择安稳的权利,而她自己,则勇敢地选择了另一条充满未知和荆棘的路。

这无关亏欠,只关乎爱。而我,却用了半生的时间,才迟钝地读懂这份爱。

从那天起,我不再刻意地去“报答”她。我只是会在闲暇的时候,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她的店里,吃一顿早饭,和她说说话。有时候,我会帮她择择菜,有时候,她会给我打包一份新做的点心,让我带给孙子吃。

我们的关系,终于回归到了一对普通姐弟该有的样子。平淡,真实,带着人间烟火的暖意。我依旧拿着三千块的退休金,她依旧忙碌着她年入十万的生意。但我的心里,却前所未有地踏实和安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上海专家发现:吃甜食的老人,健康指数是吃蔬菜的人的8倍不止?

霹雳炮
2025-10-17 21:31:29
特朗普终于低头了!只因他发现:中国已和二战的美国一样强大

特朗普终于低头了!只因他发现:中国已和二战的美国一样强大

boss外传
2025-11-14 16:00:03
太阳1换8亏了?杜兰特场均24+6+3,新援场均20+3,交易赚大了

太阳1换8亏了?杜兰特场均24+6+3,新援场均20+3,交易赚大了

悦君兮君不知
2025-11-15 18:31:49
福建前首富许世辉交棒,80后女儿上位!其家族财富曾超宗庆后家族,妻女仍是福建女首富!旗下有达利园、可比克、和其正等品牌

福建前首富许世辉交棒,80后女儿上位!其家族财富曾超宗庆后家族,妻女仍是福建女首富!旗下有达利园、可比克、和其正等品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5 15:57:07
乌军改变战术,放俄军进入红军城,等俄军睡觉时从四面八方开火

乌军改变战术,放俄军进入红军城,等俄军睡觉时从四面八方开火

博览历史
2025-11-14 19:16:52
一场1:0!越南输球,熊猫杯乱套了,国足若胜韩国则四队同积3分

一场1:0!越南输球,熊猫杯乱套了,国足若胜韩国则四队同积3分

梅亭谈
2025-11-15 17:36:24
泰国财长宣布:将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发生了什么?

泰国财长宣布:将对低价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发生了什么?

王爷说图表
2025-11-14 22:54:43
取款4万,盘问半小时……银行碰到狠茬翻车了

取款4万,盘问半小时……银行碰到狠茬翻车了

智识漂流
2025-11-15 20:22:15
小米YU7拿“最佳结构奖”被嘲,网友辣评:不如颁“最佳抄袭奖”

小米YU7拿“最佳结构奖”被嘲,网友辣评:不如颁“最佳抄袭奖”

热点菌本君
2025-11-13 20:53:25
2026年初运势全面反弹,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三个星座,未来越来越旺

2026年初运势全面反弹,事业爱情双丰收的三个星座,未来越来越旺

小晴星座说
2025-11-15 19:41:40
欧盟对华连下三记重手,局势走“下坡路”,中方或无路可退?

欧盟对华连下三记重手,局势走“下坡路”,中方或无路可退?

星辰夜语
2025-11-15 19:33:21
再也回不去了?潘展乐状态仍在下滑,100米夺冠成绩仅列世界第73

再也回不去了?潘展乐状态仍在下滑,100米夺冠成绩仅列世界第73

杨华评论
2025-11-14 20:53:35
11.15日早评|重磅公布!港股大消息!A股要爆了!

11.15日早评|重磅公布!港股大消息!A股要爆了!

龙行天下虎
2025-11-15 09:20:39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一个败家子毁了全家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一个败家子毁了全家

胡一舸南游y
2025-11-14 17:27:30
祝贺!上海运动员周锦泉夺得十五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18岁以下)银牌!

祝贺!上海运动员周锦泉夺得十五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18岁以下)银牌!

上观新闻
2025-11-15 16:28:06
被告律师称另有隐情:郭某或遭自己人误伤丧命,网友笑喷

被告律师称另有隐情:郭某或遭自己人误伤丧命,网友笑喷

热点菌本君
2025-11-14 14:04:47
甲钴胺,可治13种病

甲钴胺,可治13种病

赛柏蓝
2025-11-15 18:08:33
谷爱凌,头发变黑,脸变精致,胸围傲人,气质变得更优?

谷爱凌,头发变黑,脸变精致,胸围傲人,气质变得更优?

娱乐领航家
2025-10-27 22:00:06
英国正式缩减与中国科技合作范围,排除卫星、遥感、机器人和AI等

英国正式缩减与中国科技合作范围,排除卫星、遥感、机器人和AI等

扶苏聊历史
2025-11-14 11:46:44
教科书没讲,甲午海战后,大清海军经过重建,变得到底有多强

教科书没讲,甲午海战后,大清海军经过重建,变得到底有多强

老呶侃史
2025-11-15 14:06:12
2025-11-15 20:56:49
三农老历
三农老历
热爱农业种植、养殖、农民创业小故事以及分享真实农村生活
2325文章数 110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头条要闻

玉渊谭天: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头条要闻

玉渊谭天:中方已做好对日实质反制准备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艺术
数码
教育
亲子
健康

艺术要闻

儿童题材绘画 | 美国当代女画家卡门·德雷克

数码要闻

10月全球电视ODM工厂出货量榜单出炉 京东方第三

教育要闻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认知 #思考 #教育

亲子要闻

没人生娃了?上海一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