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one(JZXSW2015)—建筑工程人订阅的微信精品号,讲述搬砖人的心路历程,分享工程人的酸甜苦辣。点击标题下蓝字“建筑one”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内容的阅读享受。
人工挖孔桩的间距要求
【问题】
人工挖孔桩的间距要求,按桩基规范是当D>2 m时,为D+1.5m。想请问:
这个1.5m的净距是如何定出来的?
以任何岩层做持力层都必须保证这个距离吗?
是否需要严格执行这个规定?
采用"跳挖"施工,是否可以适当减小这个距离?
![]()
【答复】
1、基桩最小中心距规定基于两个因素确定。第一,有效发挥桩的承载力,第二个因素是成桩工艺。1.5m也许就是经验值。
2、对于非挤土桩而言,无需考虑挤土效应问题,所以你所谓的‘跳挖’一点意义都没有,只是看上去很美。
3、虽然桩规3.3.3不是强条,但也‘应’执行,不过如果当地有可靠经验,也可适当放宽。
"跳挖"对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至关重要,保证了桩间土体的稳定性。特别是桩间距较小的情况。
【全国技术措施】
全国技术措施上,在端承桩情况下,允许两扩大头间净距为0。
《全国技术措施》上:“桩的中心距宜大于等于2.5d,当有扩大头时桩距宜大于等于1.5D,且两个扩大头间的净距宜大于等于500mm,在端承桩情况下允许两扩大头间净距为0,但要注意跳挖施工,以免造成事故”。
“允许两扩大头间净距为0”明显与《桩规》抵触。
【措施与规范的冲突】
1、《全国技术措施》能否作为规范使用?(1.1.1条:凡本措施未涉及的部分或与规范等有出入的内容,均应遵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
2、如果设计时按照《全国技术措施》,审图中心的老师认可吗?
桩规3.3.3是‘应’执行,人工挖孔桩的间距要求,按桩基规范是当D>2 m时,为D+1.5m
3、D<2 m时,为1.5D,实际工作中有的设计人员允许施工方这样的做法:第一个桩成桩一个月后相邻的另一个桩,并且两桩之间直接没有间距。规范是‘应’级要求,难道就因为浇灌时间相差一个月就可不按本条规范吗?
【建议】
建议国家取消这种成桩形式,去看了下,民工太辛苦了,太黑人了。
山区,成孔机械上不去,那就只能人工挖孔了。
以上参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地基与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