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和学生看重的目标之一,是能进入985高校。这样的学校在社会上被认为含金量高,对找工作、继续深造和个人发展都有帮助。把全国院校放到一起会发现资源分配和生源聚集的差别很明显。
![]()
全国高等教育体系现在规模很大。院校总数超过3100所,本科层次的大学超过1000所。把这些院校分类、比较之后,发现属于985工程的学校只有39所,占比很小,属于稀缺资源。有人把这39所985高校放到国际排名里去选取四个常被引用的全球榜单,把每所学校在这四个榜单上的名次取平均值,然后按平均值排序,形成一张供参考的总表。所用的四个榜单是QS、泰晤士高等教育、美国的US News和上海软科的排名。用平均值来比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这些学校在国际上的综合位置。
在这份以国际榜单均值排序的名单中,清华大学排在第一位。北京大学位列第二,两校长期被看作国内高等教育的“双子星”。第三名是浙江大学,第四名是上海交通大学,第五名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这套排序中排名第六,南京大学位列第七。
![]()
榜单里有一个群体常被称为“华东五校”,它们的整体表现与清华、北大相比略逊一筹,但在全国范围内仍然稳定处于前十名的位置。这说明在东部地区,几个历史悠久或发展迅速的高校在国际声誉和学术影响上具有明显优势。
第八名是武汉大学。回顾武汉大学的历史,可以看到学校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893年,当时是在晚清时期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倡议创办的一所学堂。1928年正式使用“国立武汉大学”这个名称。到抗战结束后的1946年,学校已经建立起文、法、理、工、农、医等六大学院并重发展的学科体系。建国后尤其在改革开放期间,武汉大学得到国家关注,教育教学改革走在前列,整体实力明显上升。2000年,武汉大学通过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合并,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校园面积在5100多亩,建筑总面积接近295万平方米,校园里有不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保存完好的早期建筑有26栋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的历史和建筑背景也为学校带来独特的文化气质。
![]()
第九名是中山大学,第十名是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一至二十名的排序依次包括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南大学。关于中南大学,可以看到它位于长沙,校园总面积约317万平方米。2000年通过与湖南医科大学、长沙铁道学院和中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目前学校下设32个二级学院,学科覆盖面广。中南在医学和工程学科上有明显优势,学校下属或合作的医疗机构比较多,包含湘雅医院系列(湘雅一、二、三医院)和湘雅口腔医院等多所大型三级甲等医院,同时还有若干非直属的附属医院,分布在海口、肿瘤、儿童、长沙、株洲、常德等地。学校的工科与医学专业在国内有较高的影响力,护理学、冶金工程和矿业工程等是其长期被认可的强项。
二十位之后的学校名单依次为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都是常被提到的“九校联盟”成员,哈工大在工程技术领域长期有强势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出现在这个名单中,对很多人来说属于意料之外但并非偶然的结果,它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地位在国内被视为领先。国防科技大学的上榜有其特殊性,它是全国唯一进入985序列的军校,承担着国防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任务。
![]()
名单中还出现了一些规模相对较小但定位明确、学科建设集中、发展速度快的院校,这些学校常被称为“小而精”。在这次统计里,像中国科学院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上海纽约大学等都被列入关注范围。它们虽然在历史和规模上与传统985高校不同,但在一些学科或科研方向上展现出高密度的成果和吸引力,逐渐改变人才与资源分布的格局。
对这类排行榜的存在可以有多个角度来理解。排名一方面为考生、家庭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种参考,把国内学校放到国际背景下对比,有助于看清每所学校在全球学术界的位置。另排名并不能穷尽一切,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科适配度、导师和科研平台、地区环境、学费和生活成本等因素都影响学生的选择。对于求学者来说,能否适合和发挥才是重要的判断标准。对社会而言,985高校长期享有更多政策、资金、科研项目和生源,这是现实存在的差别,也影响了很多家庭和考生将这些学校视为目标。
![]()
读者可以把这份名单当作观察中国高校在世界范围影响力的一个窗口。把清华北大放在前两位,把传统工科强校和综合性大学放在前列,把一些“小而精”机构列为新生力量,都说明高校生态正在发生变化。对普通考生和家庭,选择目标学校时除了看排名,也可以关注专业匹配、导师队伍、实践与实习机会、以及毕业后的职业通道和人际网络。
最后把问题留给读者。面对当前的高校格局和这类以国际排名均值得出的榜单,您怎么看待“考上985是最终目标”这种观念?在选校时,您会更看重学校的名次,还是具体专业和发展机会?欢迎把想法写出来讨论。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