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武汉大学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之中,这次,领导的脚趾头终于不用再夹紧了。
今天下午四点左右,武汉大学干了一件全国三千多所高校,乃至所有“官方机构”都不敢轻易做的事——
发!钱!
众所周知,“发钱容易滋生懒惰”,所以大多数单位的传统智慧是:不发,或者分个三六九等的发。
比如前几天葱省的取暖费,对待体制内的同志像春天一样送温暖,对体制外的穷苦大众像秋天一样送凉爽。
有的地方即使要发,也要发得要有节奏、有策略、有原则、有仪式感。毕竟“祖宗之法不可变”。
但武大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都一视同仁的给修读了第一批“大思政实践课”的学生(几乎涵盖整个年级)统一发放320元实践补贴。
![]()
据同学们“炫富式分享”,这门课不仅人均高分通过,外出实践(甚至包括去景德镇)的费用还能全额报销。最绝的是,这不是那种“领导口头画饼”,而是实打实的款项直接打进学生卡里——“先斩后奏式”发钱,比大部分高校的“空头支票式关怀”强太多。
![]()
按一届7000人计算,这波操作约花费250万元。
听起来庞大,但放在顶尖985的预算报表里,恐怕连一个国际会议的场地费都比不上。
然而,就是这样一笔“小钱”,带来的舆论效应却惊人。
著名的胡编曾经有一句名言:“有的国家给每个人发钱,但那属于哄大家——都发钱等于都不发钱。”
问题是,老胡做过社会调查吗?做过量化实验吗?
书上教的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现实操作成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这次,武汉大学用实际行动,狠狠地打了老胡的脸。
武大校内论坛上,一改往日“激烈争论、集体吐槽”的气氛,短短四小时,上千个点赞刷屏。
“终于有学校不是只发精神食粮了!”
“思政课也能发钱,这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
![]()
![]()
事件正在持续发酵。
在营销号与官媒的推波助澜下,感觉明天就要“火”了。
为什么会火?
因为这件事太罕见了。
在高校生态中,不收补考费就算是“业界良心”;
能报销实践食宿路费,简直堪称“奇迹”;
平常能发个三瓜俩枣(外卖券、明信片)都要全网预热两周、转发集赞二十个才能抽奖。
而武大这一波,是直接打钱、无须转发、无门槛发放,诚意满满。
这件事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
钱,是个好东西。
99.999999% 的问题,都可以用钱完美解决。
发钱,是最朴素、最有效、最真诚的人文关怀。
赞美金钱!
赞美伟大的发钱行为!
在此呼吁全国高校:请认真学习武汉大学的先进经验——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人民大学”方向,让金钱的春风,吹遍每一个学子的校园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