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道玉小传
不信东风唤不回
绛 芸
编者按:受学校相关推荐,为财新杂志人物板块撰写刘道玉校长小传。主要是从校史的角度进行较为系统地介绍。时间仓促,挂一漏万。谨以此文以寄“我们的刘道玉”“永远的校长”。全文在财新网发表。删减版在纸刊发表。
![]()
刘道玉(1933-2025),著名教育家、有机化学家。
2025年11月7日15时33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教育家、有机化学家,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先生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享年92岁。一颗深耕教育、执着改革的赤诚之心,就此定格在武汉大学历史长河之中。
刘道玉1933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枣阳县(现改为市)蔡阳铺北面的大刘坡村。父母为他取乳名“福元”,俗称“福娃”;后来,他自起学名“道雨”。8岁时,他入私塾读书,开始接受启蒙教育。私塾老师翟先生认为“道雨”二字“太俗,不雅”,遂将“雨”改为“玉”字,并赐字“叔嘉”,寄寓读书人要心怀远大理想,应当做到嘉言懿行。1944年秋,刘道玉转入蔡阳铺中心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1947—1953年,先后在襄阳二中、襄阳联合中学、枣阳中学、襄阳高中读书。回顾刘道玉的读书经历,他的体会是:读书到苦方觉甜。
1953年8月,刘道玉接到了武汉大学化学系的录取通知书。从此,他的一生与武汉大学便紧密相连。1958年,他从武汉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至1960年。1961—1963年,他先后在北京留苏预备部和苏联科学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学习。1963年提前回国,任武汉大学化学系讲师,1966年任副教务长,1973—1977年任校党委副书记,1973年被选为党的十大代表。在校期间,为学生讲授《辐射高分子化学》等课程,编写《有机氟化学》教材,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科学通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系列学术论文,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等奖项。
![]()
刘道玉指导学生做化学实验
1977年5月,刘道玉出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等教育司司长。在教育部任职期间,作为会议秘书长之一参与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参与组织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研究生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对高教战线上的拨乱反正,恢复统一高考和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
1977年8月,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图中第一排右八为邓小平,右七为时任教育部长、武汉大学校友刘西尧,第三排左一为时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武汉大学校友刘道玉,左八为时任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
1979年5月,刘道玉从教育部回到珞珈山。1979-1988年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1984-1988年主持工作),1980-1981年任武汉大学副校长,1981-1988年任武汉大学校长。面对百废俱兴的教育事业,他立下了“卧薪尝胆,十年雪耻”的誓愿,开始了艰难的改革之路。1981年8月,《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国务院对武汉大学校长的任命:“经中央批准,48岁的刘道玉,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长。他是我国解放后自己培养的大学生中第一个担任大学校长的人,也是全国重点大学中最年轻的校长。”
“尽吾志而不至者,可以无悔矣!”刘道玉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在武大率先推行了一系列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1978年,试行学分制,雷军就是该制度改革的受益者,他两年修完4年的学分,开启了人生的创业之旅;1981年,实行校内转学制度,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打破禁区,开全国风气之先河,这一制度被称为“学习的解放运动”;1982年,试行导师制,将教学育人制度化,体现了“传道、受业、解惑”的完美统一;同年,实行学术假制,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时间,催动着高质量学术成果接续产出;1983年,试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学生中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局面,涌现了大量横向成才的典型;1985年,实行插班生制,一批社会青年得以进入高校接受教育,实现了“人生洗牌”;1987年,实行贷学金制,在全国率先实行贷学金与奖学金相结合的制度,解除贫困学子后顾之忧,激发优秀学生勤学之风。
![]()
《光明日报》报道武汉大学学分制改革
![]()
1981年秋,武汉大学实行学分制后第一批提前毕业的学生与学校主要领导人合影(前排左六为校党委书记庄果,右五为校长刘道玉,右四为副校长童懋林,左四为党委副书记崔建瑞,左三为党委副书记张焕潮,左二为教务处副处长吴贻谷,左五为哲学系毕业生胡树祥)
他还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允许学生自由组织社团,提前毕业,乃至在校内外自由转学,大力支持学生进行业余创作或科学研究,提倡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使武汉大学被称为高校中的“解放区”和“快乐学院”。当武汉大学宣布实行转学制度之后,有不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等著名大学的学生纷纷投书,有如“孔雀东南飞”一般想通过转学的方式,请求转学到武汉大学,飞向空气清新的珞珈山来。刘道玉在任期间的一系列改革可谓是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武大也由此被誉为“全国高校中的深圳”和“中国高教改革的试验区”。
![]()
秋游时刘道玉与大学生谈心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道玉惜才爱才,想尽一切办法物色和培养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大师级的人物。在其任内,曾亲自聘请张尧庭、叶汝琏、郑克鲁、田德成、黄念宁、杨小凯、毛咏计、李百炼等优秀人才来校任教,又将易中天、邓晓芒、赵林、李敏儒、傅红春、王小村等优秀毕业生破格留校任教。既要引凤,也要筑巢。刘道玉积极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和科研条件,他曾豪言:“只要武大还有一位老教师没搬进新教职工住房我就不搬。”
![]()
1985年落成的新图书馆
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法学获评A+学科。武大成为获评A+学科5所高校中京外唯一高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武汉大学法律系正是刘道玉在的领导和大力推动下,于1979年恢复并重铸了这块“金字招牌”。他还先后建立了当时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独一无二的建筑学系、空间物理学系、病毒学系等8个新系科以及全国同类学科中唯一的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原有文、理学科的基础上,凭着自身的力量,让武大逐步向着文、法、理、信、技、管多科综合大学方向发展。刘道玉在任期间,学校的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在1981年实现零的突破,1985-1987年间所获奖项在全国19所“理科重点大学”中位居第5,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量名列第7,专利批准数名列第3,综合位次名列全国第4。此外,当时武汉大学在中美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三科联合研究生考试中的录取数目居全国第3,大学生业余科研成果全国第1。
![]()
1980年5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教育考察团签订《中国武汉大学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会谈纪要》。
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改革开放以后,刘道玉清晰地认识到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反思“象牙塔”式禁锢的危险。于是,他积极走出国门去探访山外之山、楼外之楼,与十余个国家百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在他的多年努力下,武大逐渐成为中法合作的一大典范。他主动争取在武大设立中法交流中心,多次组团访问法国,积极促成了《中国武汉大学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会谈纪要》的签订,其内容主要包括建立法国语言文学系、开展科技法语教学、创办中法数学试验班、互相交换留学生与访问学者、建立法国问题研究中心等。1985年,为表彰刘道玉为中法合作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法国驻华大使馆向他授予了密特朗总统最高勋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息,创新不止。刘道玉曾说:“在我的一生中,对我最具有吸引力的是教育,最能使我振奋的是改革。教育是我的生命,我要终生奉献教育,如屈原所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无论是在担任武汉大学校长期间,还是在卸任之后,刘道玉数十年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二十余部关于教育和改革的著作。
![]()
刘道玉近年部分著作
“先生名声重,改革举大旗。敢为天下先,甘做护春泥。桃李遍九州,文章焕万世。八十正当年,百岁众人期。”这是2012年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为刘道玉80岁生日的题诗贺辞,也是对刘道玉一生献身于改革育人事业的概括。
![]()
莫言为刘道玉的贺寿题诗
2008年,刘道玉被中国教育电视台、腾讯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网等4家媒体评选为“中国改革开放30名教育风云人物”,被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评选为“改革开放30名有影响的社会人物”。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曾说:“解放前的校长我最崇拜的是蔡元培和竺可桢,解放后的是匡亚明和刘道玉。刘校长的气节已经影响了一代武大人。”武汉大学杰出校友、当代知名学者易中天评价刘道玉:“事实上,刘校长成为武汉大学抹不掉的记忆,中国教育绕不开的话题,并不因为他‘一贯正确’,更不因为他‘完美无瑕’,而仅仅因为他代表着一种精神。他,甚至只是这种精神的符号和象征。”武汉大学在讣告中写道:“刘道玉同志的高尚品格和突出贡献,赢得了广大师生、海内外校友的尊敬和爱戴。”这是对刘道玉一生的公允评价。
珞珈苍苍,东湖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有人说他是教育家,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开路者;有人说他是武汉大学“永远的校长”,被武大师生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刘道”;而他则自喻为杜鹃鸟,揣着一副好心肠奔走呐喊,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永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呐喊。
老校长,一路走好!
来源:珞珈山遗事
作者:绛 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