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第三艘航母、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正式服役,海军装备升级,一锣一响,三航母时代开启。电磁弹射使舰载机起飞效率、挂载和节奏得到提高,长期被他人掌握的话语权被打破,西太秩序必将重新计算。最关键的是入列之后的“三连击”,日本抬高台海口径、菲律宾把“布拉莫斯”推到前台、印度在旁边兜售军火
首相高市早苗在众议院把台海动荡与“存立危机事态”捆绑,试图以此为自卫队行使集体自卫权寻找法律依据;APEC期间她与台湾地区官员会面、配文带有主权暗示;日本政府还将“旭日大绶章”授予谢长廷,被视作触碰一中原则。在口头强硬的同时又安排自卫队访华来维系和解放军的交流,强硬和求稳并存,显示出内心没有把握。中方没有沉默,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在人权理事会点出日本的历史问题,提到冲绳原住民受歧视,把琉球的历史合法性拿出来提醒:未完成的历史不能当作筹码。
![]()
几乎与此同时,菲律宾军队高调展示了第一个“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连,称该导弹连部署在吕宋岛西部,可以覆盖黄岩岛,并扣上“反制福建舰”的帽子。航母战斗群一般在岸外几百公里范围内活动,500公里以内属于正常范围;“布拉莫斯”标注射程为290公里、约2.8马赫,想要攻击航母,首先要跨越远程探测、目标指示、精确导航、稳定指挥控制等难关,还要应对南海地区多层次的防空反导——055、052D型舰载雷达和拦截能力、空中歼20、歼16的警戒巡逻都在那里。
更扎心的是民生画面:超强台风“海鸥”造成菲律宾全国进入灾难状态,百姓忙着修房子、抢水,而政府却在秀导弹、搞军演、扩大南海巡逻,国内有不少人质疑,认为马科斯政府用对外紧张来掩盖经济问题。背后是“老大哥”的影子,美军增加基地、侦察机频繁起降,打着“多国海上合作”的旗号拉圈子围着中国转。四国联演的时候,中国派出五艘军舰“观摩”,数量比其他国家多一艘。
![]()
印度虽不直接参与前线的活动,而是在旁边进行销售。2022年同菲律宾签订价值3.75亿美元的合同,提供三套“布拉莫斯”导弹连,今年展出的是首批交付的。印度意在促进军工出口、提高产量、彰显存在感,并给东南亚打上“印度装备可用”的标签;地缘上则想借助别人牵制中国、分散其资源,从而给印度洋和中印边境减压。
问题在于,这款导弹对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威胁不大,俄罗斯军方没有把它作为主力装备来使用也说明了问题。福建舰入列之后中国的做法就是软硬兼施。一方面用新质战斗力来表明态度:电磁弹射落地、舰载机能力升级,再加上六代机概念以及无人集群等技术路线的出现,形成了明确的底线信号;另一方面在外交场合发声:联合国点名历史问题,在东盟框架下强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
目前中国海军更加重视体系化的制海制空和威慑—稳定的平衡:航母背后有一整套保障、训练、补给、指挥、信息链,目标是远海掌握节奏、近海托住秩序。各方的算盘和风险也就更明了了。日本将台海问题和自身的安全法联系起来,实际上是在突破战后的限制,扩大自卫队的“合法空间”,但是历史负担很重,琉球等地不能随便处置。
民生重要,和平重要。航母是国家硬实力的象征,也应该成为稳定的基础,不能成为挑衅的工具。对自身核心利益构成威胁的事情,最后都会给该地区带来损失——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了。福建舰甲板的弹射点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南海的浪依旧起伏不定,渔船也照常出海;日本议场里有人拍桌子、有人低头,马尼拉街头水印还未干,印度展台上的参数整整齐齐,笑容也都很职业。把事情说清楚,把情绪平复下来,守住底线,才是让风浪变小的正道;这既是当下的注脚,也是未来的开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