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饭后,52岁的王阿姨熟练地为家人收拾碗筷。她随手拧了拧洗碗海绵,继续在水槽里忙碌。家里这块黄色海绵用了快一个月,表面微微有股异味,阿姨觉得忍忍就好:“洗的都是洗洁净的碗,哪有这么脏?”
可她万万没想到,正是这块看似普通的海绵,可能隐藏着极大的健康风险,央媒曝光,实验检测一块普通厨房海绵竟携带细菌多达540亿个。这一数字,不仅令人心惊,也引发不少家庭主妇的热议。
![]()
难道一件日常清洁工具,真的会成为“细菌温床”?更让人疑惑的是,有什么细节,是我们一直忽视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你厨房里的“隐形危机”。
洗碗海绵为何易成细菌温床?实际上,海绵的多孔结构为细菌提供了理想的“避风港”,湿润、高温、食物残渣等条件下,细菌疯狂繁殖。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普通厨房海绵每立方厘米就藏有4.5亿个细菌,这比马桶圈还多出数十倍!这些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甚至沙门氏菌,如果碰巧接触生肉、蛋壳、蔬菜果皮的残渣,致病菌类比例还会翻倍。
![]()
专家指出,频繁用海绵擦洗餐具但又不及时清洗或更换,等同于“培养细菌”。不少家庭喜欢一块海绵用到底,或将洗碗、擦台面、擦锅一块兼用,这些习惯也间接助长了病菌交叉传染的风险。
更值得关注的是,厨房的温度和湿度适宜,仅需3天,细菌数量就可能增长至540亿个,比细菌在干燥环境下的存活速率高出10倍以上。
当家里的洗碗海绵变成“细菌大本营”,我们的健康会受到哪些影响?临床报告提醒,长期使用带菌海绵洗碗,轻则引发消化道症状如腹泻、呕吐,重则可能导致肠炎、食物中毒。有研究提示,小孩和免疫力低下的老人,使用带菌海绵餐具后,感染风险增加27%。
![]()
德国波恩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曾检测10户德国普通家庭,70%的厨房海绵拭子结果检测出大肠杆菌;部分样本检出耐药菌株。如果家中成员曾患肠道、呼吸道感染,却忽略海绵清洁,有可能形成反复交叉感染。
更有甚者,部分家庭喜欢用海绵直接擦洗生食砧板、厨房水槽,病菌通过海绵再次转移至餐盘或勺筷,使“清洁”变成健康隐患。尤其体质较弱的人群,一旦误食,或可诱发食物中毒、腹泻等问题。
![]()
那我们到底该如何让厨房洗碗更安心?权威机构建议,从选择、用法和更换频率三方面下手。
优选高密度、易清洗的抗菌海绵,日常可交替使用百洁布,避免一物多用。
每天洗完碗后,务必用流动清水反复冲洗海绵,挤干水分后放置于通风处晒干,或定期放入沸水里煮2-5分钟杀菌。也可每周在微波炉高火加热1分钟,以减少细菌总量(前提是海绵无金属材质)。
专家强烈建议,厨房海绵使用不超过一周就要更换,一旦发现异味、变色、表面油腻,应马上丢弃。家中如遇腹泻、感冒等传染病高发季,更应缩短更换周期。
对于有孩子、老人或免疫功能较低的家庭,建议每日更换或采用一次性洗碗布,最大限度预防“病从口入”。除此之外,切勿用同一块海绵擦洗餐盘、砧板、厨具和水槽,应专物专用。
![]()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居家环境与食品卫生监督指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 中国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