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德里的深秋带着刺骨的凉,苏德什·库玛丽每天都会把女儿哈什塔的鞋子套在脚上。鞋码偏小,脚趾顶得发疼,她却舍不得脱,这双鞋是2025年7月英国官员送回来的女儿遗物,也是哈什塔留在世上为数不多的温度。
2024年11月14日,24岁的哈什塔被人发现死在伦敦东部伊尔福德的一辆汽车后备箱里,凶手正是她的丈夫潘卡吉·兰巴。
如今悲剧已经过去整整一年,潘卡吉却在潜逃印度后彻底销声匿迹,英印两国的官方回应始终停留在“正在处理”的阶段,这桩线索清晰的谋杀案,怎么就成了一桩正义迟迟不到位的“烂尾工程”?
![]()
哈什塔的死不是突如其来的意外,而是一场被层层漠视的“慢性谋杀”,她生前手写过一张清单,字字句句都在诉说绝望,潘卡吉不仅对她实施性虐待和身体暴力,还用“就算回印度也要杀了你”的威胁牢牢控制她,更把她的所有银行账户攥在自己手里,逼着她超负荷工作换取收入。
这份写满8类虐待行为的清单,本该是敲醒所有人的铁证,可到了英国司法体系手里,却成了没人当回事的废纸。
2024年9月3日,实在熬不下去的哈什塔向北安普敦郡警方报了案,潘卡吉当天就被逮捕,可谁也没想到,仅仅几天时间,警方就以“不得骚扰受害者”为条件,允许潘卡吉保释出狱,那份唯一能保护哈什塔的限制令,在10月1日就宣告失效了。
没有后续的跟踪回访,没有对施暴者的持续约束,警方的草率操作让潘卡吉彻底摸清了底线,他心里很清楚,英国警方根本没把这个印度籍女子的安危放在心上。
![]()
哈什塔的姐姐索尼娅·达巴斯后来回忆,限制令失效后,妹妹曾哭着跟她说“他看我的眼神越来越凶”,可每次联系警方反映情况,得到的都是“没有新的威胁就无法介入”的冰冷答复。
2024年11月10日,哈什塔和家人彻底失去了联系,13日焦急万分的家属向英国警方报了案,14日,哈什塔的遗体就在汽车后备箱里被找到了,警方调查后确认,哈什塔在失联当天就在北安普敦郡科比镇遭到了潘卡吉的杀害,而此时的凶手早已带着作案痕迹逃回了印度。
这对夫妇年初才从德里移居英国,本来是想在异国他乡开始新生活,却没料到英国的土地没能给她提供安全,反而成了悲剧发生的温床。
监控画面里,潘卡吉作案后穿着绿色夹克和浅色衣裤,背着双肩包从容离开,他脸上的胡须和一头黑发在镜头里格外清晰,可这份明确的影像,终究没能挡住他跨越国界的逃亡之路。
![]()
过去一年里,哈什塔的家属在英印两国之间来回奔波,可他们看到的不是积极办案的态度,而是双方法律体系一场令人不齿的“踢皮球”大戏。
英国方面始终拿“案件复杂”当挡箭牌,把责任一个劲往印度推,印度警方则用“正在调查”的话术拖延时间,对摆在眼前的明确线索视而不见,双方的推诿实在让人不齿。
2025年3月,北安普敦郡警方终于以谋杀罪对潘卡吉提起指控,同时还叠加了强奸、性侵犯及控制行为等多项罪名,可这份迟来的指控,更像一场走形式的表演,警方既没有公开任何调查细节,也没有解释为什么在家暴报案阶段会出现那么明显的疏漏。
负责监督警务行为的独立办公室(IOPC)针对4名涉事警员展开了调查,2025年11月就完成了全部流程并移交了结果,却始终没向公众披露调查结论,只要求北安普敦郡警方在11月中旬前作出回应。
![]()
面对家属“是不是因为我们不是英国公民就被轻视”的质疑,英国警方的答复避重就轻,只说“已经通过适当渠道把起诉决定告知印度当局,其他细节因为刑事程序无法透露”。
而在潘卡吉潜逃的印度,警方的表现更让人愤怒,哈什塔的家属手里握着明确的线索,2025年3月,银行监控清清楚楚拍到潘卡吉在当地取款,同年上半年,他一直在古尔冈经营一家小店,距离家属在德里的住所不过几十公里。
潘卡吉有亲属在警方系统任职,这让家属有足够的理由怀疑他正在受到内部庇护,“有警察亲戚当靠山,他连去银行取款都敢光明正大,怎么可能真的找不到人?这就是赤裸裸的腐败。”
索尼娅接受采访时情绪格外激动,她每次去德里警局提交线索,得到的都是“我们会核实”的敷衍答复,从来没见过任何实质性进展。
![]()
德里警方对“庇护质疑”始终保持沉默,只表示已经针对哈什塔父母提出的嫁妆诉讼,逮捕了潘卡吉的父母和妹妹,可这些人很快就被保释出狱了。至于凶手本人,警方只发布过一份悬赏通告,后续的搜查工作基本成了“纸上谈兵”。
潘卡吉的老家在德里以北65公里的达劳利村,距离古尔冈不过一个小时的车程,记者特意前往采访时,他的父母苏德什与达尔尚·兰巴拒绝露面,只通过邻居否认了所有指控,还说自2024年11月10日后就没再联系过儿子。
这个时间点格外微妙,恰好是哈什塔与家人失去联系的同一天,这样的巧合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哈什塔的父亲萨特比尔·辛格·布雷拉,过去一年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路上。
![]()
他的公文包里装着厚厚的材料,里面有女儿的受虐清单、警方的报案回执、潘卡吉的踪迹线索,还有一叠叠往返于德里和古尔冈的车票。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愤怒,再到如今的疲惫不堪,支撑他撑下去的只有一个念头,“我女儿那么善良,不能让她就这么白死了”。
萨特比尔是个老实人,不大会跟人争执,每次去警局,他都只是默默把材料递过去,一遍遍重复“请你们去查查古尔冈的那家店”,可得到的往往是警员的不耐烦。
有一次,他在警局等到深夜,终于见到了负责案件的警官,对方却告诉他“跨国案件需要英方提供更多证据”,可当他转身联系英国警方索要材料时,又被以“程序还没完成”拒绝,这种两头受气、进退两难的滋味,他每天都在尝。
比起丈夫的隐忍,苏德什的悲伤里藏着更扎心的疼,她会把女儿的照片摆在桌子正中央,一边轻轻擦拭一边絮絮叨叨地说“你在英国是不是受了很多苦,妈妈对不起你,没保护好你”。
![]()
那双不合脚的鞋子,她天天都穿,哪怕脚趾磨出了茧子也不肯换,2025年7月英国官员来访时,她紧紧抓住对方的手,用生硬的英语反复问“为什么不保护好我的女儿”,可对方只含糊地说了几句道歉的话,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承诺。
索尼娅成了家属里的“发言人”,她主动联系媒体曝光案件,整理材料提交给印度人权组织,甚至试着通过议员向政府施压。她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力量有限,可就是不想放弃任何一点希望。
让家属稍感慰藉的是,IOPC的调查结果虽然没公开,但北安普敦郡警方已经私下联系过他们,承认在处理家暴报案时存在“流程疏漏”,可这种迟来的承认,既换不回哈什塔的生命,也没能推动案件有任何进展。
![]()
潘卡吉依然在逃,英印双方的协作仍停留在“相互告知”的层面,既没有建立联合追捕机制,更没有明确的破案时间表。
哈什塔的案件早就超出了普通谋杀案的范畴,它像一面照妖镜,既照出了跨国司法协作的巨大壁垒,也暴露了家暴受害者保护体系的严重缺陷。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跨越国界生活,可当悲剧发生时,双方法律体系的衔接不畅,往往会让正义陷入停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