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前,就在我们期待神舟二十号航天员的凯旋时候,“推迟返回”的消息让我们失望之余,又开始替航天员无尽地担心起来。从够不够吃,氧气够不够用,水够不够喝,其实说到底,我们都期待他们平平安安回家来。
![]()
今天官方终于传来了神舟二十号飞船的最新消息,只不过和我们想的还不太一样,并没有神舟二十号飞船何时返回地球,也没有说飞船到底是能飞回,还是等待发射新飞船。新消息更像是一则告知书,或者说是安慰。
大体意思是神舟二十号乘组没问题,正在和神舟二十一号乘组一起完成实验任务。飞船正在全面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及安全性评估,也正在研究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实施计划,各系统会严格按流程开展各项测试和联调联试,组织关键产品状态判读和质量确认,连地面着陆场都没闲着,正在开展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返回综合演练。各项工作按计划有序稳步推进。
![]()
一个小小的碎片,咋就真让整个返回任务推迟了?
太空并不是一片净土,在这里,又以前卫星的遗骸,有航天器的碎片,甚至还有航天员遗漏的维修扳手。并且随着碎片越来越多,碎片之间的碰撞又生成着新的碎片,就这样,近地轨道附近,已经成为了一条太空碎片垃圾带。
在这里,即便是小如米粒一样的碎片,也因其运行速度高,带来的动能让在轨航天器遭遇重伤。而更加让人担心的则是神舟二十号所在的径向对接口的位置。
![]()
因为神舟二十号停靠在中国空间站的径向对接口,这个位置在轨道运行方向上过于暴露,被空间碎片袭击的裸露面积较大,而且缺少其他舱段的保护,就像是一个站在最前排的“哨兵”,更容易受到太空碎片的撞击。
![]()
为什么宁愿等待也不冒险?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只是“疑似”撞击,为什么要如此谨慎呢?
在中国航天,有个铁律:安全永远第一位!
对于不确定的风险,只要没有排除掉,就绝对不能贸然下任何命令。最负责任的做法就是“暂停一下,查个明白”。
当前,地面专家团队正在数字层面和地面模拟两个维度,对飞船进行全面的“体检”。这都需要时间。专家通过精密的分析和模拟,评估已经发生的撞击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我们要确保飞船的核心部件和整体系统都是万无一失的条件下,才能通知三名宇航员进入神舟二十号返回舱,返回地球。
![]()
要知道,神舟二十号返回舱是要穿越大气层的,这是整个太空任务中,最危险的环节了。
神舟二十号返回舱要经历脱离轨道、穿越大气层、打开降落伞等一系列复杂操作。尤其是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飞船要承受上千度的高温,高温环境结束之后,还要确保落点精准。
![]()
强大的后盾:十天就能上天的“救命火箭”。
就在大家都为神舟二十号担心的时候,倒是有个好消息能让我们安心一下子。
那就是地面上有一枚能够随时待命起飞的“救援火箭”。这枚火箭就是神舟二十二号,当然,现在它叫神舟二十一号的备份。
我国航天有着与世界各国不同的发射模式,被称之为“发一备一”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每次发射载人飞船时,都会准备另一枚火箭和飞船在旁边等着,随时准备应急救援,24小时待命。
那么这枚火箭如果真用在救援上,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从接到命令到发射升空,最快只要8.5天!
啥?还需要8.5天,你是不是还嫌太长?
其实这8.5天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火箭分为基础级、整流罩和逃逸塔几个重要的部分。先把基础级从转运区拉到发射区,然后检查一下,再把整流罩和逃逸塔组装起来,再检查一下。之后把剩余部件在发射区“汇合”起来,这样就能等待发射窗口啦。
在地面上,一枚长征2F运载火箭和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可以飞向太空实施救援。这就是我们能够保障神舟二十号乘组能最快且安全归来的底气,这种保障,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