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来德国的第三天,我后悔了。
知名的笑话:来德国留学的三年,是我人生五年中最难熬的七年,等你十年后毕业回家,就可以和家里人分享这丰富多彩的十二年。
原来不是笑话,是写实。
每天两眼一睁就是上课,一天二十四小时根本就不够用,短短三天,我好像熬了人生的三十几年
![]()
很难想象,这是新生入学的强度。
下课后,学姐送我回家。
“论文的选题已经通过了,教授看到十分满意,说很久没见过角度这么新奇的学生了。”
“你都不知道,那个教授有多挑,之前一个学生给她改了三版选题都没有通过。”
我有些惊讶:“德国教授也这么严格吗?”
“要是德国的就好了。”学姐对我说道:“是挖的国内的一个教授,据说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她对学生的论文要求特别高,对了,你应该还没有她的联系方式。”
学姐说着,拿出一张名片递给我:“上次去办公室偷偷拿的。”
我接过,名片很简约,却很精致。
简单的花纹中间,名字是手写体印上去的。
——“Anna。”
连笔的英文字体非常漂亮,漂亮的像书法,同时又恢弘大气。
纸张的材质也很好,微微弯起弧度,能看见城市灯火在光滑的纸上变换出不同颜色的光。
流光溢彩间,将“Anna”这几个字,突出得更加出彩。
这个名字,是拉丁语“优雅”的含义衍生而来。
我一下信了学姐口中教授的严苛。
![]()
应该是一个很严谨,很优雅却又不失古板的有钱人。
我脑海里莫名就浮现出一个穿着职业装,年过半白,却一丝不苟的中年女人形象。
将名片收好,学姐有些犹豫的看着我。
我问:“怎么了?”
“哦,就是……”学姐挠了挠头,想了很久,终于下定决心的和我说。
“你和那个人真的分手了吗?”
我一愣,瞬间知道了那个人是谁。
时嘉宁。
我并不好奇学姐怎么知道时嘉宁的。
当年时嘉宁一进学校就轰动全校,第二天就成了公认的校花,第三天她收到无数情书,下午就买了三台音响在操场大唱《死了都要爱》向我告白。
那段时间闹得风风雨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我和时嘉宁的事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