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穆棱市麻纺产业融合试点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单;
10月,该市麻纺织产业集聚区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5年度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培育名单(第一批)》;
同样是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2025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该市培育新兴产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入选“县域营商环境年度创新十大案例”,系东北部地区唯一入选案例。
牡丹江市穆棱市作为黑龙江省的一个边境县级市,历史上缺乏亚麻产业基础。面对区位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薄弱等挑战,穆棱市通过“四维驱动”构建服务体系,实现了亚麻产业从“从无到有”到“全国单体第一”的跨越式发展。十年间,已集聚产业链企业17家,纺纱规模达7.4万锭,占全国亚麻纺纱总量的10%,成为全国亚麻纺纱单体规模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国亚麻纺纱第一城”。
![]()
穆棱被称为“全国亚麻纺纱第一城”
战略驱动,推进麻纺产业“集群成势”
穆棱市从战略层面进行系统规划布局,将亚麻产业确立为立市主导产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将麻纺织产业融合试点作为高质量发展“关键抓手”。成立了亚麻产业推进办公室,编制全市亚麻产业发展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建立了“市级领导包联+部门专班推进+企业主体落实”三级联动机制,每月召开调度会跟踪进展,及时破解产业链协同、认证服务落地等环节问题。采取“以商招商”模式,借助已落户企业资源吸引产业链企业集聚。2015年成功引进首家亚麻纺织企业——龙穆亚麻公司后,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保障,陆续吸引多家产业链关联企业落地,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
生态驱动,支撑麻纺产业“迭代升级”
穆棱市注重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推动亚麻产业集群化发展。补链强链完善生态:向前延伸打麻、种植等原料端产业链条,向后延伸亚麻布后整理、亚麻制成品等产业链条,相继招引纺纱、织布、打麻、汉麻种植、后整理、印染前处理、家纺制成品等企业落户,形成完整产业链。引导各企业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使各企业优势互补、抱团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启动实施数字赋能计划,通过技术迭代、设备升级,引领当地麻纺产业向产品终端化、原料本地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新东茂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先进数控生产设备,建设年产3万锭亚麻纺纱项目,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生产规模最大的数字化麻纺企业。
要素驱动,保障麻纺产业“转型升级”
穆棱市通过精准的政策和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为提升竞争力,组建“麻纺产业认证服务小组”,为3家企业提供管理体系及碳足迹认证“一对一”辅导,开展碳足迹认证专项培训,覆盖全部17家企业,增强了企业质量管控与绿色发展能力。打造亚麻产业园区,按照企业“拎包入住”标准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政府先期建设厂房及办公楼,企业采用分期付款、以租代购等方式入驻,降低了企业初始投资成本。加强人才与科技双支撑,建设教育中心,成为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一体的人力资源培训基地。与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高校联合建立产学研培训中心,为园区企业搭建用工、培训和研发平台。
![]()
政银企对接会
治理驱动,赋能麻纺产业成为“穆棱方案”
穆棱市将数字化治理融入产业服务与城市管理,提升整体运行效率。构建了全域感知网,接入4000余路高低点视频资源,实现多场景复用、多行业共享,为产业服务提供数据支撑。以质量认证为纽带串联全产业链,整合上游亚麻种植、中游纺纱织布、下游服装家纺资源,推动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建立质量协同机制,实现全流程质量可追溯。设立“穆棱企业家日”,配套“双周下午茶”“季度会商会”机制,实现政商沟通联系“零距离”;同步推行“一对一”包联,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通过“明白卡”“政策大礼包”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助申请各类补助资金超千万元,切实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图片由黑龙江省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提供)
记者:曲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