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正式入列不久,《人民日报》《玉渊谭天》等官媒接连释放重磅信号,清晰展现了中国航母的发展路径,正以稳扎稳打、厚积薄发的姿态奋力向前。
《玉渊谭天》在报道中称,003两核四常,中国航母开始两条腿走路模式旗舰福建舰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航母型号,将会在成熟的平台上进行优化改进,随后进入量产阶段。
![]()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三航母时代。辽宁舰作为我国第一艘航母,主要是进行技术的探索和人才的培养。后来中国自主建造的山东舰,也让中国具备了独立设计航母的能力。如今福建舰从滑跃起飞到电磁弹射的发展,也让中国航母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这一路走下来,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航母建造的全链条技术。而这种技术上的成熟也是量产的前提,未来这些技术可自主可控,而且可复制、可批量生产。
更让人热血沸腾的是,《人民日报》首次官宣了核动力航母的进展,称中国已经全面掌握了核动力航母的相关技术,而且项目正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的实施。
要知道,核动力技术研发难度非常大,技术壁垒也高,让不少国家望而却步。中国军工也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有了这一突破。
中国的海外利益遍布全球,不论是能源通道还是贸易航线的安全,都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航母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应对国际复杂的局势,守护海外利益。
美国媒体一直对预计采用核动力的中国004型航母高度关注,并且他们结合卫星图像推测,004型航母已经进入了模块化拼接和动力舱室施工的关键阶段,预计2027年就可以完成下水。
同时美媒推测它的舰载机数量可以达到70至100架,可搭载歼-15T、空警-600和多种无人机。不过也有军事专家推测,像去年试飞的六代机或许也将在004型航母上起降。
中国未来要形成核常兼备的航母体系,其中四艘常规动力航母包括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和正在规划中的003A型改进航母,核动力航母将以004型为起点逐步推进。
![]()
这相当于中国航母未来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模式。一条腿是批量生产常规动力航母,它们技术成熟,建造成本和周期可控,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守护第一、第二岛链内的海上安全。
另一条腿则是攻克核动力航母技术,这类航母具备无限续航能力,能够进行远海部署和力量投送,可负责太平洋中部、大西洋等远海区域的长期巡航任务。
而且南北造船厂将进行明确分工,江南厂主要负责常规动力航母的量产,大连厂主要攻坚核动力航母,这样能够保持两条线路并行不悖。
目前美国的11艘航母全都是核动力航母,其中包括10艘尼米兹级和1艘福特级,均为10万吨级航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舰载机部署。
然而美国航母虽然数量上占优势,实际上服役时间过久、故障不断,且新航母出现难产。
就在上个月底,特朗普还因为美军最新的福特级航母电磁弹射器问题频发而恼羞成怒,宣称要签署行政令,让美国航母弃用电磁弹射、重归蒸汽弹射时代。
可众所周知的是,电磁弹射不论是效率还是技术上都远高于蒸汽弹射。从特朗普这一决定由此可见,美国在航母升级上存在着技术瓶颈。
若是中国加紧攻克核动力航母技术难关、推进相关生产,那么将逐步在技术上、数量上追赶上美国航母。
同时,福建舰虽然吨位不及美国航母,但它已具备电磁弹射系统,这将使舰载机的起降和出动效率更高,战斗力也会更为强大。
若中国海军拥有了两核四常航母,那将会突破第二、三岛链的限制,并且向全球型的海军战略进发,而美国也不得不分散更多的海上力量来应对中国海军的异军突起。
此前中国不快速造航母,并不是缺乏造航母的能力,而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国的航母数量,已经能够满足周边海域的部署需求。盲目的追求数量,可能会偏离防御的定位。
再者,中国的每一艘航母建造都伴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如果快速的批量的建造,可能会刚服役就因技术革新而落后,反而不利于战斗力的提升。如今福建舰的制造工艺已相对成熟且电磁弹射技术领先全球,所以适合批量生产。
当然,两核四常仅为中国航母发展的短期阶段性目标,中国海军的长远布局绝不会止步于此。
待未来核动力航母技术完全成熟后,势必会开启规模化批量生产,持续完善核常兼备的航母体系,并向着全球型海军的战略目标稳步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