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邹竣麒记者 刘胤衡)今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召开涉机动车消费纠纷案件新闻通报会,发布五起典型案例,其中一起二手豪华车欺诈案判决引发关注:销售公司隐瞒车辆重大事故记录,法院判令公司向消费者退还72万元购车款并赔偿同等金额,为二手车交易划出“诚信红线”。
![]()
通报会现场邹竣麒/摄
昌平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松清指出,法院对近5年269件涉机动车消费纠纷案件进行了梳理分析,造成此类纠纷关键因素在于部分经营者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通过虚假宣传、隐瞒车况、设置合同陷阱逐利,而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风险意识薄弱陷入被动。
数据显示,近5年昌平区法院审结的此类案件中,二手车相关纠纷占比超五成,且从52.6%逐年小幅上升至54.5%;纠纷覆盖买卖、租赁、维修、金融全消费链条。消费者诉求集中于三类:解除合同退车退款、主张“退一赔三”惩罚性赔偿、索赔维修费及误工费等直接损失。
此次通报的典型案例还涵盖多类消费场景:消费者以新款摩托车价格购得旧款“库存车”的新车买卖纠纷、二手车交易双方因过户费约定不明引发的定金退还争议、租车合同履行中的责任认定纠纷等,为不同场景下的维权提供明确法律指引。
昌平区法院作出三方提示:经营者需全面核查车辆维修、事故记录,主动如实披露信息,不得隐瞒重大瑕疵;消费者应选择资质齐全的正规经销商,购车前可通过保险公司、4S店或专业机构查验车况,留存沟通记录、合同及付款凭证;相关职能部门需进一步明确行业标准,强化全流程监管。
昌平区法院民二庭庭长李雪莲表示,法院将持续通过典型案例厘清交易双方权利义务,既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也推动经营者诚信经营,助力构建透明规范的汽车消费环境。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