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文心
首发 |云海观星
【云海观星】—— 云海无界看天下,观星有方新视界。财经·互联网·AI·科技,做您数字时代的引路人。点击关注不迷路
AI 赛道从不缺砸钱的玩家,缺的是能赚钱的赢家。
当百度、腾讯等大厂为 AI 投入烧得现金流告负,昆仑万维等大厂净利润持续亏损时,曾因弹窗广告饱受争议的三六零,却靠着 AI 悄悄赚了 9 个亿 ——2025 年上半年 AI 相关营收同比暴涨 53.65% 的成绩单,让整个行业都傻了眼。
这家被网友戏谑为“弹唱鼻祖” 的互联网广告公司,究竟藏着什么翻身秘诀?
AI板块的概念很热,想象空间也很大,谁都不想错过这一轮行业变革,但是能支撑走过黎明前的黑暗、看到阳光的企业,并不多。
AI相关的研究也很烧钱,纵观全球,能持续在AI业务上不断投入的国家,基本只有美国和中国。
所以,即使是中美两个国家,一般小公司想要在AI上大手笔投入,也是不太可能的。
就目前形势来看,AI确实是大势所趋,前途一片光明,但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是亏钱的生意。
所以,如何做好AI这门生意,对于已经投入其中的企业来说,就很重要。
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昆仑万维、科大讯飞、万兴科技等大厂,净利润依然亏损。
![]()
众所周知,国内布局AI的企业,主要还是互联网大厂,比如百度、阿里和腾讯,以及华为、科大讯飞、智普等,这些企业在数据方面都有一定规模和沉淀,所以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是即使如此,无论是百度还是腾讯和阿里,截至目前,对AI领域的大力投资导致当期现金流为负。
腾讯虽然在AI助手“元宝”等C端应用用户活跃度高,但付费转化率较低,统计数据显示不足5%,所以直接向用户收费的模式尚未跑通。
互联网大厂大手笔的投入几乎都没有盈利,那么国内在AI赛道深耕的企业就没有盈利的吗?
这也未必。
我最近看到“投资雷达”报道说,在传统广告搜索领域越来越不起眼的三六零公司,竟然依靠AI布局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型!
和众多财大气粗、“All in AI”的大厂不同,360公司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选择了智能体这条路布局AI。
所以,2024年底上市纳米AI搜索,通过创始人红衣大叔的持续吆喝和不断营销,该产品一举成为行业明星产品。
别人都是在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AI底层工程,而360公司从一开始,就是“借壳布局”——利用DeepSeek的开源,开发了纳米AI搜索,并且根据自身的搜索优势,打造出独特的AI搜索场景。
![]()
2025年6月,三六零又对“纳米AI搜索”进行了升级,发布了名为“超级搜索智能体”的产品,打造新的“全家桶”生态。
通过这种布局,360公司逐渐将自己从一家纯粹的杀毒+搜索公司,转型成为一家向企业安全云做增值服务的公司。
当然,效果也是明显的。
2024年实现营收13.79亿元,同比增长25.48%。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的收入变化更为明显,获得9.05亿元,相比于2024年同期的5.89亿元,增长了53.65%。
同行还在吃力投入看不到营收的时候,它已经吃上了果实,这对于360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虽然公司并没有将“弹窗广告”这类标签撕掉,口碑也不是很好,但是并不妨碍360这些年闷声发大财的节奏。
先有360借条这可摇钱树,又有AI这只现金牛,完成业绩营收的“脱胎换骨”。360确实是打出了一个完美的翻身仗。
以至于有人说,用魔法打败魔法,360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说起这家公司,很多人印象中可能并不好,只记得它的“杀毒”和弹窗广告。其实,360也曾风光过。
2005年,360公司创立,公司专注于开发杀毒软件,后陆续推出了360安全卫士、360安全浏览器、360杀毒等安全产品,依托安全服务打造自己的生态系统。
“流量”在每个时期都是王者,360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创业初期,靠着植入广告、弹窗等进行变现,撑起了营收基本盘。
可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360电脑端的优势,一下子就成了短板,无论是杀毒的业务还是搜索业务,均呈现出疲软态势。
财报显示,2020-2024年,公司互联网广告及服务收入从75.12亿元一路下滑到41.66亿元。
![]()
这时候,360主动开始转型,向智能硬件方向转移,想要学习小米,打造属于自己的智能生态系统。
可惜,雷军只有一个,小米的传奇也无法复制,虽然360也有很多智能家居的布局,尤其是智能摄像机、可视门铃与行车记录仪等产品,确实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但是终究撑不起搜索业务塌掉的营业额。
“投资雷达”的数据显示,2020年的时候,360智能硬件营收21.42亿元,而到了2024年已经腰斩为10.14亿元,2025年上半年还在进一步下滑。
![]()
主营业务不断缩减,智能家居业务也不见起色,屋漏偏逢连夜雨,360公司在电动汽车风口到来的时候,投资的哪吒汽车,终究也成了“一滩烂泥”,整个公司在2023年的时候,陷入资金困境。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业务在持续收缩,但是在企业云服务上,360长期与政府部门保持合作,这些年又在企业云上大力拓展公司业务。
另一方面,个人IP的兴起,也在为公司积攒人气,所以这些年,360公司的创始人周鸿祎主动走到台前,再次学习雷军,打造个人IP,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老板。
![]()
如今,AI时代,360虽然没有研发自己的大模型,但是借助开源打造的产品,轻装上阵,反而更容易获得盈利能力。
对于B端企业,360提供按大模型调用量或定制化收费的服务。对于C端消费者,则可挖掘深度使用AI功能的潜在用户,赚取会员费。
数据统计,仅2025年10月这一个月,三六零就斩获了3亿元左右的AI相关订单。
10月28日,三六零以1.32亿元成功中标了武汉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一期)。这也是本月在呼和浩特项目之后,该公司拿下的又一个上亿元订单。
![]()
从被网友集体称作“流氓公司”的弹窗广告公司,到依靠消费贷支撑营收,再到借壳AI闷声发大财,三六零走出来一条不一样的AI之路。
很显然,作为早一批布局AI产品的互联网公司,三六零已经在AI赛道上吃上了螃蟹。
周鸿祎曾说:“人工智能不是泡沫,是下一场工业革命。” 这句话里藏着 360 转型的底层逻辑 —— 比起 “从零造轮子” 的执念,更重要的是看清趋势、借势发力。
![]()
360 的逆袭从不是偶然,而是在行业浪潮中找准自身位置的必然。
真正的转型从不是颠覆过去,而是带着优势走向未来。360 的故事给所有在变革中挣扎的企业提了个醒:AI 赛道的输赢,从来不是看谁砸的钱更多,而是看谁更懂如何将自身积累转化为顺势而为的力量。
当大厂还在为底层技术攻坚烧钱时,360 用 “开源技术 + 自身优势” 的组合拳证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普通企业也能在技术革命中吃到红利。
这场 AI 浪潮里,没有天生的失败者,只有找不准方向的赶路人。
本文审核声明:首图为豆包AI生成,本文内容已进行合规核查,确保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定,坚持正面引导,传播正能量。文中观点基于公开信息进行行业观察探讨,旨在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图片源于网络,仅做分享使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仅做分享交流,无任何商业目的和行为,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