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大文豪谢灵运曾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言语中可见对曹植的敬佩。最能体现他才高八斗的便是《洛神赋》了,被誉为“千古第一文”,每一句读起来都让人直呼过瘾。正因此,历代书法家几乎都抄写过这篇文章。
![]()
北京故宫在今年展出过一幅《洛神赋》真迹,它出自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之手,当时就有网友点评“这字简直比洛神还美”。成亲王是把“唯美主义”书风发挥到极致者,能把字写这么美的,只有王羲之、赵孟頫、成亲王三人而已。
![]()
启功自幼学习成亲王,还把他列为“清四家”之首,他赞道:“有清书家,有‘成刘翁铁’之目。成王爵高,学问又足以济之。试读《诒晋斋集》,可知非率尔操觚者,谓其为爵所掩,亦无不可也。兹故不论。”
![]()
这部《洛神赋》为纸本册页,总计11折、22页,每页纵约33.2厘米、横约16厘米,总长度3.5米,全卷以行书写就。成亲王行书取法于赵孟頫、董其昌、米芾、二王诸家,尤其是得王、赵真传,妍美而不失古意,较赵孟頫不输。
![]()
笔法上,此作是“晋人骨、元人韵”的活教材,起笔多切锋入纸,轻切纸面再顺势铺毫,没有拖沓感,保留了晋人笔法的劲挺;收笔讲究回锋藏韵,收尾时轻轻回带,不刻意露尖,这点完全继承赵孟頫的温润。行笔中的提按节奏自然,比如长撇从起笔到中段逐渐轻提,末端再稍按,线条有“呼吸感”,不会写得像“硬铁丝”。
![]()
结字松紧平衡,不追求刻意的疏密反差,却处处见巧思,“翩”字左窄右宽,左边紧凑,右部舒展,不挤不散。上紧下松,重心稳稳托住上部。欹正相生,比如“惊”字,左边稍向右倾,右边稍向左靠,看似倾斜,整体重心却丝毫不偏,写出行书的灵动气脉,又不致于歪歪扭扭。
![]()
墨法温润清透,全篇墨色以枯润得宜,没有刻意枯笔、涨墨,笔画衔接处晕化自然,仅在长笔画末端偶有轻淡墨色,稍淡却不枯涩。清代书法家包世臣称永瑆“行书能得《圣教序》神髓,结字尤精,可为学行书之阶梯”。
![]()
《洛神赋》无刘墉的肥滞、翁方纲的板正,既守住了晋唐行书的“规矩”,又多了份文人的雅致,学它不仅能练笔法结字,更能领悟如何规范又要灵动,想从“会写行书”到“写好行书”,这卷《洛神赋》是绕不开的实用范本。
![]()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1:1复制,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