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方见微
随着2025年三季报披露收官,金融业的成绩单正式揭晓。在净息差持续承压的行业共性下,银行业凭借非利息收入实现韧性增长,部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突破三位数;与此同时,保险业则迎来资负两端的全面开花,投资端的卓越表现贡献了其税前利润增量的近八成,成为业绩攀升的核心驱动力。
银行非息收入亮眼,息差释放企稳信号
2025年前三季度,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业收入超4.3万亿元,其中超六成银行实现营收同比正增长。
其中,国有六大行作为银行业的压舱石,前三季度合计营收27205.35亿元,同比增长1.87%;合计净利润10723.43亿元,同比增长1.22%。
从营收来看,中国银行(601988.SH)以2.69%的增速居首,工商银行(601398.SH)以2.17%的增速位列第二。盈利方面,农业银行(601288.SH)以3.03%的净利润增速领跑,交通银行(601328.SH)和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1.90%和1.08%。
净息差收窄仍是银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前三季度,国有六大行净息差普遍在1.20%-1.68%区间,其中邮储银行(601658.SH)净息差1.68%为最高,但较上年末下降了18个基点。
利息净收入承压背景下,非利息收入成为关键增长点。前三季度,农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高达20.65%,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601939.SH)的非利息收入增速也均超过13%。
中间业务收入回暖更为显著。42家A股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5782亿元,同比增长4.6%,扭转了2024年同期整体下滑10.75%的颓势。
工商银行以908.68亿元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规模领跑行业,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同比增速均超10%。常熟农商行(601128.SH)增速高达364.75%,瑞丰农商行(601528.SH)也达到162.66%。
从资产质量来看,截至9 月末,六大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94%,是六大行中唯一一家不良贷款率低于1% 的银行。邮储银行表示,该行积极应对零售贷款资产质量阶段性压力,主动调整风控策略,重塑流程、优化模型,加大风险制衡约束和化解处置力度,风险态势平稳可控。
保险行业投资收益大增,净利润亮眼
保险业三季度业绩表现较为亮眼。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4260.39亿元,同比增长33.5%,这一数字已超过去年全年净利润总额。
第三季度单季增长更为显著,五大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8.3%至2637亿元。
中国人寿(601628.SH)以1678.04亿元的净利润规模和60.5%的同比增幅双领跑;新华保险(601336.SH)则实现净利润328.57亿元,同比增长58.9%;中国平安(601318.SH)、中国人保(601319.SH)和中国太保(601601.SH)的净利润增速紧随其后,分别为11.5%、28.9%和19.3%。
资本市场回暖带动投资收益改善是险企净利润高增的主要驱动力。前三季度,A股上市险企合计投资资产规模较24年末增长10.4%至20.26万亿元。
具体来看,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达8.6%,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6.42%,同比提升104个基点。
中国人保和中国太保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4%和5.2%,同比各提升0.8和0.5个百分点。
此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放大了资本市场对险企业绩的影响。东吴证券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新华保险、中国人寿股票归入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占比分别高达81.2%、77.4%。
这使得险企在股市上行期能够获得更高的净利润增幅。
负债端同样表现不俗。前三季度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增速位于18%-77%区间,延续高增长态势。
其中,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高达76.6%,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的增速也均超过40%。
产品结构方面,险企集体向分红险转型。中国人寿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
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保期缴中分红险占比提升至58.6%,新华保险个险渠道新单中分红险占比达到70%。
银保渠道崛起,财富管理加速
银保渠道成为寿险业务重要增长极。前三季度,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583.10亿元,同比增长63.3%;新华保险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669.41亿元,同比增长47.7%。
同时,平安寿险及健康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9%。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业财富管理转型也在加速推进,招商银行(600036.SH)前三季度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06.7亿元,同比增长18.76%;其中代销理财收入70.14亿元,同比增长18.14%。
邮储银行则深耕中间业务发展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多元化、均衡的中收格局。
业内分析认为,2025年资本市场景气度有所回升,黄金价格大涨,权益类基金、理财产品、代理黄金业务的收益和吸引力都有提升,推动了银行代销理财、基金等业务收入的增长。
对于四季度展望,业内普遍持乐观态度。有分析指出,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有望进一步带动债券承销、托管等业务收入增长;宏观流动性保持宽松,叠加宏观经济稳步复苏,企业利润修复或将推动权益市场稳步上行。
随着实体经济复苏与资本市场回暖,银行保险机构正在资负两端寻求新的平衡点,即银行从息差模式向中收模式转变,保险业从固定收益产品向分红险转型。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金融业的顺周期特性有望进一步显现,资负两端或将持续改善。(思维财经出品)■
金融三季报20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