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苏联大清洗,3名元帅被杀,3.5万军官人间蒸发,斯大林做错了吗?

0
分享至



杀死苏联人最多的,不是德国国防军,而是斯大林!

1937年,大清洗在苏联拉开帷幕,3名元帅被杀,13名集团军司令被判枪决,超3.5万名军官人间蒸发!



发动大清洗的斯大林,为什么要把自己一手打造的红军砍得七零八落?

这场血雨腥风的大清洗,究竟是权力的疯狂还是有着不为人知的内幕?

明争暗斗

1934年1月,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厅里掌声雷动,苏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召开。

这次大会被宣传为“胜利者的大会”,庆祝苏联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辉煌成就。然而,在这片欢腾背后却暗流涌动。

当选举中央委员会的秘密投票结束后,一个令斯大林震怒的结果出现了: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只得到3张反对票,而斯大林却收到了270多张反对票!

更有甚者,会议期间竟然有老党员私下劝说基洛夫取代斯大林的总书记位置!

这次大会成为斯大林心中的一根刺,基洛夫年轻、有魅力、口才出众,在党内享有很高威望,他曾在列宁格勒坚决抵制对反对派的镇压措施,主张党内团结。



而斯大林在1922年当上总书记后,经过12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在党内建立起相当的权威,但显然还远未达到一言九鼎的地步。

党内的老布尔什维克们——那些跟随列宁打江山的革命元老,始终是他权力道路上的潜在威胁!

1934年12月1日傍晚,列宁格勒斯摩尔尼宫三楼走廊里响起了枪声。基洛夫倒在血泊中,凶手是一名叫尼古拉耶夫的前党员。

这起刺杀案的疑点重重:基洛夫的贴身警卫当天“恰巧”缺席,案发后不久这名警卫又“意外”死于一场车祸,尼古拉耶夫在审讯期间的口供几经修改。

多年后解密的档案显示,内务人民委员部负责人雅戈达曾多次接到斯大林的直接指示,要求将案件定性为“政治谋杀”。

基洛夫之死成为斯大林发动大清洗的完美借口,案发当天,斯大林就亲自赶到列宁格勒主持调查,随后签署了臭名昭著的“12月1日法令”,规定对“恐怖分子”案件的审理不得超过10天,不允许辩护律师,判决后立即执行,不得上诉。



这道法令成为日后大清洗的法律武器,几千人在短时间内被流放、判刑或枪决,其中包括已经倒台多年的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这两个名字,在苏联革命史上有着特殊分量。

他们都是列宁最亲密的战友,是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之一,十月革命的直接参与者。列宁去世后,他们一度在政治局的地位甚至高于斯大林。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们曾与斯大林联手击败托洛茨基,随后又被斯大林和布哈林联手打倒。

尽管已经被剥夺权力多年,甚至多次认错投降,但在斯大林眼中,这些老布尔什维克依然是定时炸弹!

军队问题更让斯大林寝食难安。红军在国内战争中涌现出一批杰出将领,图哈切夫斯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位出身贵族的天才军事家,22岁参加革命,27岁就成为方面军司令,指挥数十万大军作战。

他不仅是实战高手,更是军事理论家,提出了“大纵深作战”理论,主张建立机械化军团,发展空降兵和远程轰炸机。这些先进思想甚至影响了德国的闪击战理论!

然而,正是他的才华和威望,让斯大林感到不安。在党内斗争中,图哈切夫斯基曾与托洛茨基有过交往,这成为日后被清洗的“罪证”。

斯大林深知权力的本质:不是你的支持者有多少,而是你的潜在对手有多少!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大清洗在基洛夫案后全面铺开。



从1935年开始,审查和逮捕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集团,到托洛茨基分子,再到布哈林-李可夫右派集团,几乎所有在党内历史上反对过或质疑过斯大林的人,都被列入了清洗名单!

腥风血雨

1936年8月,莫斯科十月大厅里第一次公开审判拉开帷幕。

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等16名被告坐在被告席上,面对的指控令人匪夷所思:他们被控与托洛茨基勾结,策划暗杀苏联领导人,接受外国势力指使!

检察长维辛斯基用极富煽动性的语言斥责这些“人民公敌”,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革命元老低头认罪,声泪俱下地承认自己的“罪行”,请求严惩。

8月24日,全部被告被判处死刑,当天执行。

这场审判的荒诞在于,所有“罪行”都没有实质证据,完全依靠被告的“自愿认罪”。



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什么会认罪?档案显示,内务人民委员部使用了系统的手段:长时间审讯、剥夺睡眠、威胁家人、虚假承诺。

负责审讯的叶若夫向他们保证,只要在法庭上配合表演,就能保住性命!

这些身经百战的革命者,最终还是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下崩溃了!

更令人心寒的是,认罪后他们照样被处决,连最后的承诺也是谎言!

莫斯科审判一共举行了三次,1937年1月的第二次审判,主角是皮达可夫、拉狄克等17人,罪名是“反苏托洛茨基中心”。

1938年3月的第三次审判,轮到了布哈林、李可夫等21人,这次的罪名更加离奇:“右派和托洛茨基反苏联盟”。



三次莫斯科审判只是冰山一角。根据苏联解体后公布的档案,1937至1938年间,内务人民委员部在叶若夫领导下,对全国展开了规模空前的镇压行动。

1937年8月11日,叶若夫签署了臭名昭著的“00447号命令”,规定对“前富农、罪犯和其他反苏分子”实施大规模逮捕和处决。

这道命令给各地区分配了逮捕和枪决的“指标”:要逮捕多少人,要枪毙多少人,都有明确数字。地方官员为了表示对领袖的忠诚,往往超额完成“任务”!

清洗制造的恐怖氛围弥漫全苏联,人们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不敢与外国人接触,不敢对政策提出疑问。每天早晨醒来,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是下一个被带走的人;每天上班,要留意哪个同事“消失”了。告密成风,为了自保或升迁,许多人主动揭发他人的“反革命言论”。

1934年十七大选出的1966名代表,到1939年还活着且自由的只有59人,其余90%以上的人不是被处决就是被监禁。



中央委员会139名正式委员和候补委员中,有98人被逮捕并被处决。

整整一代革命者,在这场浩劫中几乎被斩尽杀绝!

沉痛代价

1938年3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宣布:“大规模清洗内部敌人的阶段已经过去。”

从此,大清洗基本结束,但它留下的创伤,却永远无法愈合!

表面上看,斯大林铲除了所有潜在对手,建立起空前的个人独裁。党政军各系统都被清洗一遍,新上台的干部对斯大林感恩戴德,唯命是从!

然而,这种建立在恐惧和谎言基础上的权力,最终让苏联付出了惨重代价!



1939年11月,苏联进攻芬兰,爆发了“冬季战争”。拥有百万大军和先进装备的苏联红军,竟然被只有30多万人的芬兰军队打得狼狈不堪!

苏军在战争初期损失惨重,进攻屡屡受挫,暴露出严重的指挥混乱和战术僵化问题。战争持续了三个多月,苏军伤亡超过12万人,才勉强迫使芬兰求和!

这场战争的糟糕表现,直接暴露了大清洗对军队的破坏性影响——有经验的军官被杀光了,新上任的指挥员缺乏训练和实战经验,不敢主动决策,层层请示!

更严重的后果在1941年显现——当年6月纳粹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突袭苏联。

战争初期,苏联红军一溃千里。几个月内,数百万苏军被歼灭或俘虏,大片国土沦陷,列宁格勒被围困,莫斯科告急!

这场灾难性的失败,与大清洗有着直接关系!

被清洗的那些军官,正是最了解现代战争、最有实战经验的精英。



图哈切夫斯基提出的“大纵深作战”理论被批判为“托洛茨基主义”,结果德军用闪击战狠狠教训了苏联。

基层军官和士兵的素质也大幅下降,因为许多优秀的军事院校教官和训练专家都在清洗中被处决!

大清洗对苏联社会的伤害更加深远,它摧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让恐惧成为社会常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一辈子都活在阴影中,不敢说真话!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受到严重阻碍,因为创新往往意味着挑战权威,而这在当时是致命的!

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监狱里完成了重要工作,但他们的命运却掌握在随时可能变卦的权力手中!

整个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被扼杀,取而代之的是僵化、教条和形式主义!

档案解密后的研究表明,大清洗并非源于外部威胁或真实的阴谋,而是斯大林为巩固个人权力而发动的有计划的政治镇压。



那些被处决的“人民公敌”、“外国间谍”、“托洛茨基分子”,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

被逼认罪的革命元老们,临死前留下的遗书中写满了对党的忠诚和对冤屈的申诉,但这些遗书几十年后才重见天日!

被枪杀的图哈切夫斯基和其他将领,若能在卫国战争中发挥作用,苏联可能避免数百万人的伤亡!

历史不容假设,但历史必须被铭记。苏联大清洗告诉世人:当权力失去制约,当个人凌驾于党和国家之上,当恐怖取代法律,灾难就不可避免!

那些在上世纪30年代被杀害的无辜者,用生命的代价,为后世上了最沉重的一课。斯大林通过大清洗获得了绝对权力,但也让苏联付出了难以估量的代价!



这场浩劫不仅毁掉了一代人的生命和理想,更摧毁了十月革命建立的价值基础,最终成为苏联走向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资料:
海外网:2015-02-19:克里姆林宫医生案:大清洗信号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阿联酋1-1伊拉克,阿里-哈马迪破门,卢安齐尼奥救主

阿联酋1-1伊拉克,阿里-哈马迪破门,卢安齐尼奥救主

懂球帝
2025-11-14 02:21:24
下个月结束!无需摇号,不用社保、居住证!想要粤B绿牌的抓紧了!附深圳最新购车补贴!

下个月结束!无需摇号,不用社保、居住证!想要粤B绿牌的抓紧了!附深圳最新购车补贴!

深圳本地宝
2025-11-13 22:45:09
“只剩归途”的60后和70后,完成这些天命,余生就没意义了

“只剩归途”的60后和70后,完成这些天命,余生就没意义了

奇葩游戏酱
2025-11-14 09:35:27
杨颖赢麻了!与参加前夫家宴的小海绵,合力撕下叶柯仅存的体面

杨颖赢麻了!与参加前夫家宴的小海绵,合力撕下叶柯仅存的体面

林木体育解说
2025-11-14 12:09:58
三件大事接连发生,广州重新振作起来了

三件大事接连发生,广州重新振作起来了

孙不熟读城市
2025-11-14 08:07:06
广东夺金1人最尴尬!0分2板+2犯2失误,新赛季或继续被杜锋用废?

广东夺金1人最尴尬!0分2板+2犯2失误,新赛季或继续被杜锋用废?

弄月公子
2025-11-13 12:08:49
江队如何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

江队如何以绝对优势夺得男女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

大眼瞄世界
2025-11-14 08:11:15
4.99万起?京东刚造的车把比亚迪看傻了……

4.99万起?京东刚造的车把比亚迪看傻了……

黑马公社
2025-11-13 10:21:20
她是船王的掌上明珠,26岁携百亿嫁妆风光大嫁,如今却冻毙租屋里

她是船王的掌上明珠,26岁携百亿嫁妆风光大嫁,如今却冻毙租屋里

涛哥讲堂
2025-11-05 10:40:51
陕西新郎跳河原因基本理清:婚礼前3天就开始吵,不止是钱的问题

陕西新郎跳河原因基本理清:婚礼前3天就开始吵,不止是钱的问题

热风追逐者
2025-10-19 21:18:09
皇马巨星落入替补,图赫尔从欧洲冠军出发,助英格兰剑指世界冠军

皇马巨星落入替补,图赫尔从欧洲冠军出发,助英格兰剑指世界冠军

嗨皮看球
2025-11-14 12:10:21
见过自带财运的人吗?来自网友分享:感觉财神爷都跟着他走

见过自带财运的人吗?来自网友分享:感觉财神爷都跟着他走

一桶浆糊要一统江湖
2025-10-14 23:50:03
日本不妨更猖狂一点

日本不妨更猖狂一点

大树乡谈
2025-11-13 23:05:02
等5年终于等到!37集谍战剧隐锋空降央八,这下有好剧追啦

等5年终于等到!37集谍战剧隐锋空降央八,这下有好剧追啦

智凌纵横
2025-11-14 13:19:55
面相全变了!再看41岁王珞丹和41岁白百何,才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面相全变了!再看41岁王珞丹和41岁白百何,才明白两人"差别"在哪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12 14:20:47
连续六年被歪果人抢断货的中国秘宝,老外直呼:离了它我们得冻哭!

连续六年被歪果人抢断货的中国秘宝,老外直呼:离了它我们得冻哭!

果壳
2025-11-13 12:18:57
烟草开门红变开门雷,仓库堆满高档烟谁来买单?

烟草开门红变开门雷,仓库堆满高档烟谁来买单?

诗意世界
2025-11-13 09:42:21
计划有变!神舟22飞船或将无人发射,中国空间站到底发生了什么?

计划有变!神舟22飞船或将无人发射,中国空间站到底发生了什么?

探源历史
2025-11-14 13:41:17
丁盛逝世,上级规定不准称他老红军,老部下追悼时看到四个字大恸

丁盛逝世,上级规定不准称他老红军,老部下追悼时看到四个字大恸

夏目历史君
2025-11-10 20:45:55
国安中锋法比奥社媒发声!或暗示核心外援有可能留队,值得期待

国安中锋法比奥社媒发声!或暗示核心外援有可能留队,值得期待

梅亭谈
2025-11-14 13:09:14
2025-11-14 14:31:00
钦点历史 incentive-icons
钦点历史
亲点历史,不如钦点历史
2871文章数 3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大陆发布"台独"打手悬赏通告后 岛内网民的反应来了

头条要闻

大陆发布"台独"打手悬赏通告后 岛内网民的反应来了

体育要闻

40岁C罗肘击染红 离场时怒骂对手主帅

娱乐要闻

《国色天香》编剧发长文质疑古二?

财经要闻

统计局:前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7%

科技要闻

火箭成功回收 贝索斯终于追上马斯克一小步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旅游
时尚
艺术
手机
公开课

旅游要闻

走,逛街去!河南新增12家省级旅游休闲街区

上头又上脸,奶皮子糖葫芦真有点东西

艺术要闻

伟人写给宋庆龄的信:狂草艺术的巅峰之作

手机要闻

荣耀500 Pro手机规格曝光:骁龙8至尊版芯片、2亿主摄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