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2 月 27 日,塞尔维亚总统亚历山大・武契奇在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抛出了一个震动欧洲能源界的预测:北溪天然气管道最多一年就会更换主人,最终落入美国投资者手中,而中断已久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线也将随之重启。
这番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作为俄罗斯的传统盟友,武契奇的信息渠道向来引人关注。但如今距离他预测的时间节点已近,北溪管道依旧沉寂在波罗的海海底,既没有完成所有权变更,也未出现重启的实质性进展。这场关于能源管道归属的博弈,背后牵扯的是欧洲能源格局的重构、大国利益的角力,以及欧洲大陆难以逆转的地缘政治转向。
![]()
北溪管道
而北溪管道系统的命运,曾深刻影响着欧洲的能源安全。“北溪 1 号” 于 2011 年正式投入运营,“北溪 2 号” 在 2021 年完成建设,两条管道均从俄罗斯维堡出发,直通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总长度达 1234 公里,设计年输气能力合计 550 亿立方米。
这一能源通道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控股,德国巴斯夫、意昂等能源企业也参与了投资。对高度依赖廉价天然气的德国工业而言,北溪管道是无可替代的支柱 —— 化工、钢铁、汽车等支柱产业的生产成本,长期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优势。在管道正常运营的年份,俄罗斯天然气占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 40%,其中德国进口量的 55% 来自俄罗斯。
![]()
2022 年 2 月,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爆发,北溪管道的命运急转直下。2 月 22 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宣布暂停 “北溪 2 号” 的运营认证,这条耗资 95 亿欧元建成的管道尚未正式投运就陷入停滞。同年 9 月 26 日,波罗的海海域传来剧烈爆炸声,“北溪 1 号” 三条支线和 “北溪 2 号” 一条支线遭到严重破坏,仅 “北溪 2 号” 剩余一条支线保持相对完整。
爆炸事件直接引发欧洲天然气市场恐慌,基准荷兰 TTF 天然气期货价格单日翻倍,一度突破每兆瓦时 300 欧元。为填补能源缺口,德国紧急启动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建设,大量 LNG 运输船从美国、挪威等地驶向欧洲港口,原本依赖管道天然气的能源结构被迫重构。
![]()
截至目前,北溪管道爆炸案的调查仍无最终定论。德国、瑞典、丹麦三国联合调查团队在 2023 年 3 月发布初步报告,指向一个乌克兰民间团体涉嫌策划实施了爆炸行动。调查显示,嫌疑人乘坐一艘租赁的游艇从德国罗斯托克港出发,在管道附近海域安置炸药,部分嫌疑人持有波兰护照,且有在美情报机构接受训练的经历。但这一调查在触及关键细节后便浅尝辄止,并未进一步追溯背后主使。
俄罗斯多次要求参与联合调查,并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相关议题,但均未得到回应。俄方曾提出管道修复方案,估算修复成本约 20 亿欧元,但欧洲方面未予回应,修复工作始终处于停滞状态,两条管道就这样在海底闲置近三年。
![]()
破产危机与美国资本的觊觎
武契奇的 “易主” 预测,源于 “北溪 2 号” 运营商 Nord Stream 2 AG 的财务困境。2024 年 3 月,这家总部位于瑞士楚格的公司因债务堆积无法偿还,正式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法院批准后,管道资产拍卖的传闻随即传开。
公开数据显示,“北溪 2 号” 项目总估值约 110 亿美元,但受爆炸损坏影响,实际可变现价值大幅缩水。俄罗斯方面对拍卖计划明确反对,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在 2024 年 11 月公开表示,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从未打算放弃对北溪管道的控制权。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在 2025 年 1 月 14 日更是直接表态,任何以破产名义出售管道的行为都是 “公开盗窃”。
![]()
俄方态度强硬,但美国资本的介入意图已然显现。美国投资者斯蒂芬・P・林奇成为最受关注的潜在买家之一,他在莫斯科经商 20 年,深耕俄罗斯能源领域,熟悉当地商业规则。2024 年 11 月 21 日,林奇正式向美国政府提交制裁豁免申请,希望获得参与北溪管道拍卖的资格。
在申请文件中,林奇直言这是 “天赐良机”:低价收购北溪管道不仅能为美国增加对欧谈判筹码,更能直接控制欧盟的能源供应命脉,助力美国主导欧洲能源市场。他还计划对管道进行 “去俄罗斯化” 改造,彻底剥离俄方在项目中的所有权益。为推动申请通过,林奇于 2024 年 12 月 3 日登记雇佣专业游说公司,专门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相关政策游说工作。
![]()
2025 年 6 月,有媒体披露,以林奇为代表的美国投资者团队不仅在推进北溪管道收购事宜,还在与保加利亚方面谈判,试图收购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的保加利亚段股份,形成对欧洲天然气输送网络的全面渗透。
拍卖进程并未按预期推进。2025 年 5 月 9 日,Nord Stream 2 AG 与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瑞士法院批准该方案,公司成功避免破产清算。
![]()
5 月 12 日,瑞士法院允许公司继续寻找新投资者,但明确排除了资产拍卖的可能性,这一转折让武契奇的预测失去了直接实现的路径。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也在调整政策应对,6 月 27 日有消息称,德国正考虑修改外贸法,增设管道资产转让的审查条款,防止俄罗斯控制的能源资产被第三方随意处置。
至 2025 年 11 月,北溪管道的所有权仍归属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林奇的制裁豁免申请仍停留在审核阶段,未出现任何实质性成交记录。
![]()
格局重构
管道的停摆,彻底改变了欧洲的能源供应格局。爆炸事件后,欧洲被迫加速与俄罗斯能源脱钩,美国则顺势填补了这一空白。欧盟委员会数据显示,2023 年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占其进口总量的 46%,较 2021 年增长近一倍,美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
这种替代并非没有代价。美国液化天然气的到岸价格远高于俄罗斯管道天然气,部分时段甚至达到俄气价格的两倍以上。高昂的能源成本直接冲击欧洲工业体系:德国作为欧洲经济引擎,2024 年 GDP 同比缩水 0.3%,能源价格上涨被德国工业联合会列为首要原因。化工巨头巴斯夫关闭了德国本土部分生产线,将产能转移至中国湛江基地;钢铁企业蒂森克虏伯因天然气成本过高,被迫减产 20%。
![]()
居民生活也受到直接影响,2023 年冬季,德国居民天然气账单平均上涨 35%,法国、意大利等国也出现大规模抗议活动,民众要求政府控制能源价格。欧盟虽在布鲁塞尔召开能源峰会,讨论建立联合采购机制、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等方案,但短期内难以改变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依赖。
欧洲的被动转型不同,俄罗斯主动调整能源出口战略,将重心转向亚洲市场。2025 年以来,俄罗斯加快推进西伯利亚力量 2 号天然气管道建设,该管道将直接连接俄罗斯与中国,年输气能力达 500 亿立方米。
![]()
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普京明确表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 “东方转向” 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已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增量市场。尽管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量从 40% 降至 15% 以下,但稳定的亚洲市场让其能源出口收入保持平稳。
能源格局的重构,带来了更深层的地缘政治影响。北溪管道爆炸后,欧盟在对俄制裁问题上被迫与美国保持一致,能源依赖让欧洲失去了外交政策的灵活性。德国新总理默茨在 2025 年 5 月 16 日明确表态,“北溪 2 号” 目前没有运营许可证,且这一状况不会改变,彻底关闭了管道重启的可能性。
![]()
乌克兰的态度也加剧了欧洲能源通道的断裂。2024 年 12 月,泽连斯基政府宣布不再续签俄气过境协议,该协议于 2024 年 12 月 31 日到期后,俄罗斯天然气无法再通过乌克兰领土输送至欧洲,奥地利、斯洛伐克等依赖过境气的国家被迫重新寻找供应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北溪爆炸案的调查仍在推进。2025 年 10 月 27 日,意大利博洛尼亚上诉法院裁定,将一名涉嫌参与爆炸事件的 49 岁乌克兰男子引渡至德国。男子于 2025 年 8 月在意大利被捕,被认为是爆炸事件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其引渡进程将为案件调查带来新的进展。
![]()
武契奇预测背后
武契奇的预测虽未如期成真,但却点破了欧洲能源格局的核心矛盾:能源已成为美国绑定欧洲的地缘工具,欧洲在国际事务中 “独立自主” 的空间被大幅压缩。
欧洲试图通过北溪管道实现能源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进而在美俄之间保持战略自主。但北溪管道的炸毁,以及后续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依赖,让这一努力化为泡影。美国通过能源供应、军事安全等多重绑定,将欧洲牢牢纳入自身地缘战略框架,欧洲再难出现与美国战略意图相悖的 “造反” 行为。
![]()
欧盟内部并非没有分歧,德国工业界多次呼吁政府重启北溪管道,缓解能源成本压力,但政治层面的考量始终占据上风。在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对俄强硬” 成为欧洲政坛的 “政治正确”,任何主张与俄罗斯恢复能源合作的声音都可能被贴上 “亲俄” 标签。这种政治氛围让欧洲在能源政策上失去了灵活性,只能被动接受美国主导的能源供应体系。
从长远来看,欧洲能源独立的梦想已难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时间和巨额投资,短期内无法替代天然气的作用;而与美国的能源绑定,让欧洲在经济上付出沉重代价,工业竞争力持续下降,民众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俄罗斯与亚洲市场的深度绑定,则让欧洲彻底失去了低价天然气的供应来源。
![]()
北溪管道的命运,早已超越了一条能源通道的范畴,成为大国博弈的缩影。武契奇的预测或许只是时间问题,或许永远无法实现,但这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欧洲能源格局的重构已然完成,美国主导、欧洲依附的格局基本定型,曾经追求自主的欧洲,在能源这一核心领域,已再无 “造反” 的底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