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与澄实生物合作开展的个性化肿瘤mRNA疫苗临床研究项目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该研究由张峻峰教授团队牵头,旨在评估基于肿瘤新抗原的个性化mRNA疫苗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目前,已入组的多例患者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积极的疗效趋势。
![]()
研究进展顺利,患者响应良好
自启动以来,该研究已成功入组8例晚期实体瘤患者,涵盖透明细胞肉瘤、胃癌、结直肠癌等多个癌种。其中6例患者已完成个性化mRNA疫苗的全程接种,并进入定期随访评估阶段。
在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主要脏器功能保持稳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通过m1ψ修饰技术的应用,后续入组患者在接种后未出现发热等不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疗效评估显示,目前已观察到5例患者呈现积极治疗响应,其中CS001、CS002、CS003号患者疗效显著,CS004、CS005号患者病情稳定,持续观察中。
典型案例展现治疗潜力
CS003号患者:肿瘤标志物恢复正常,根治希望初现
CS003号患者为66岁男性,确诊为胃癌伴腹腔和肝转移。在接受个性化mRNA疫苗治疗后,其多项肿瘤标志物显著下降,甲胎蛋白和CA199指标已恢复至正常范围,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区域控制良好,无复发迹象,盆腔积液减少。此外,外周血免疫应答实验证实,多个新抗原表位成功诱导了显著的T细胞反应。
该案例表明,mRNA肿瘤疫苗有望推动晚期肿瘤治疗从“减瘤”迈向“根治”,为患者带来新的治愈希望。
其他患者疗效同样显著
CS001号患者(透明细胞肉瘤)在165天治疗后,转移灶缩小39.22%,达到部分缓解;CS002号患者(结直肠癌肺转移)术后区域控制良好,未见复发。这些结果进一步印证了个性化mRNA疫苗在实体瘤治疗中的潜力。
技术创新拓展新抗原来源
研究团队在肿瘤新抗原检测方面具备显著技术优势。据张峻峰教授介绍,团队采用“长读长ISO-seq测序+WES+RNA-seq”多平台策略,结合自主开发的FIONA2等算法,能够从DNA与RNA层面全面检测变异,大幅拓展了新抗原的来源。相关成果已在《Science Advanc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另外,团队成员季士亮博士受邀参加第十九届(苏州)细胞产业大会,并作为嘉宾分享了《从新抗原筛选到个性化mRNA疫苗:一项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实践》,目前研究成果受到多个参会企业的青睐。
![]()
研究意义与未来展望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邹晨主任医师表示:“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代表了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其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探索根治性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人工智能、mRNA递送技术及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该疗法的时效性、可及性将进一步提升,成本有望持续降低。个性化mRNA肿瘤疫苗有望从前沿探索,逐步发展为惠及广大肿瘤患者的革命性疗法,重塑未来肿瘤治疗格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