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玄龙08已达6号阵位”“威龙1号收到,协同完毕”——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主题微电影《梦远》中的这段对话,伴随着歼20与攻击11(代号“玄龙”)的三机编队升空画面,宣告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全隐身有人-无人协同”实战化部署的国家。
这帧跨越时代的画面,不仅是两款顶尖装备的同框秀,更是中国空战体系从“单机制胜”到“体系赋能”的里程碑式突破。
“玄龙”与“威龙”的协同,核心是“隐身刺客+空中指挥”的黄金组合。攻击11凭借无尾飞翼布局与宽频纳米吸波涂层,将雷达反射截面积压缩至0.0001到0.001平方米,相当于一只昆虫的信号特征,配合S型进气道与冷却喷口设计,让“爱国者-3”等防空系统探测距离大幅缩短70%。
而歼20则在战场外围担任“总指挥”,通过抗干扰高速数据链,将雷达锁定的目标坐标毫秒级传输给前出埋伏的攻击11,形成“隐身侦察-精准指令-突防打击”的闭环链路。
这种分工让歼20规避前沿风险,专注制空权争夺,攻击11则承担高风险突防任务,实现“有人机零伤亡、无人机高效打击”的战术革新。
技术硬实力是协同作战的底气所在。攻击11不仅隐身性能顶尖,更具备强悍的实战能力:1500到2000公里的作战半径、4000公里的最大航程,可覆盖第一岛链核心区域;2吨载荷可搭载8枚精确制导炸弹或2枚重型导弹,既能摧毁指挥中心、雷达站等高价值目标,也能执行空中拦截任务。
更值得称道的是其“数字孪生”技术,虚拟空间的精准镜像让无人机群可自动补位重构链路,突防成功率保持98%以上。而歼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与先进航电系统,与攻击11形成“快慢互补、攻防兼备”的作战体系,彻底改变传统空战规则。
这一突破让中国在全球空战领域实现“弯道超车”。此前美国虽早提出“忠诚僚机”概念,却陷入“低成本与高性能”的矛盾——为控制成本牺牲隐身与战力,导致僚机沦为“炮灰诱饵”,至今未形成实战化体系。
而中国直接瞄准高端路线,攻击11作为“非消耗性高端战友”,与歼20同为全隐身设计,在台海战场模拟中,三波次攻击即可瘫痪敌方防空系统。更具前瞻性的是,攻击11改进型已适配076型两栖攻击舰电磁弹射系统,未来将实现“空海一体”的全域隐身打击能力。
此次公开亮相的深层意义,在于中国空战体系的全面重构。从歼20双座型可指挥30架无人机饱和攻击,到攻击11与歼16D电子战机的多机种配合,一套“多层次、高弹性”的作战网络正在形成。
在台海、南海等关键区域,这套体系将凭借隐身突防、精准打击的优势,大幅提升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成为守护国家主权的“蓝天利刃”。
玄龙伴威龙,长空铸利剑。歼20与攻击11的协同画面,不仅彰显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技术积淀,更传递出清晰信号:中国空军已迈入“体系化、隐身化、无人化”的新时代。
当美国还在为“忠诚僚机”画饼时,中国已将未来空战的蓝图变为现实,这背后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坚守,更是大国空军捍卫和平的实力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