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航展的停机坪上,一架编号“CB10300”的歼-20静静伫立,围观群众举起手机疯狂拍摄快门声此起彼伏。这是中国隐形战机首次开放静态展示,就连机腹弹舱缝隙都允许贴近细看。这架战机身上的编号暗藏玄机——“CB10”代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第十批次,“300”则暗示它可能是初代歼-20量产的第300架收官之作。
歼-20基本型的停产信号早已明确。成飞的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转,但装配的不再是初代型号,而是升级版歼-20A和全球独一份的双座五代机歼-20S。
歼-20A的机身蒙皮变成深黑色,气动布局经过风洞优化,DSI进气道微微调整,隐身涂层更是焕然一新。它换上了国产涡扇-15发动机,推力超越美国F-22的F119,彻底弥补了超音速巡航的短板。而歼-20S双座型更像个空中指挥所,能同时操控6架隐身无人机,演习中创下过“击落17架敌机而自身零损伤”的战绩。
别看初代歼-20收拢生产线,它的产能其实相当恐怖,美国《军事观察》杂志推测,歼-20年产量已突破120架,平均三天就能下线一架。
照这个速度,2025年总产量可能已突破400架,远超美国180架F-22的规模。更有专家预测,到2030年歼-20系列可能突破800架,甚至挑战1000架大关。
不过军事专家金灿荣泼了盆冷水:一架歼-20造价8.5亿人民币,千架规模相当于越南全年GDP,军费还要分给航母和导弹部队,这笔账未必划算。
中国空军走的其实是“双线作战”路线。同时就通过歼-20的机海战术将自身的各类测量误差所带来的代差基本都填平了,而另一方面六代的机器也早已悄悄地布下了对我们的全方位的监控网。
同时掀起了歼-36的沈飞同事也将其歼-50的原型机带到了试飞的舞台上,无论是歼-36的无尾设计还是沈飞的歼-50的AI空战系统都直接瞄准了下一代的战场!
不料美国的NGAD先进战机的研发却因成本的不断失控而先被迫暂停了,而欧洲的那一线“暴风”战机的首飞也只能拖到2035年了,而中国的“南六代”“北六代”两大战机的研发也都双线并进了,甚至在风洞的技术上都已反超了美国。
![]()
歼-20的爆发背后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全面逆袭。脉动生产线24小时运转,涡扇-15发动机年产200台,从雷达、航电到空空导弹全是国产供应链。当年歼-6产量超5000架,如今工业实力翻了几十倍,千架歼-20的蓝图背后,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工业筋骨。西太平洋的天空上,五代机与六代机的交接仪式已经开始倒计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