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军工的研发速度,简直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这边某款新机的热度还没下去,歼-36的新消息就砸了过来,距离它首飞还不到一年,第二架验证机已经稳稳当当立在了停机坪上。这速度不是“吓人”两个字能概括的,说是坐了火箭都嫌保守,放在以前谁敢想?可现在,这就是咱们实实在在的实力。
![]()
有人喊着说这是新冷战的军备竞赛,可你放眼全球看看,这牌桌谁还敢坐?以前凑场子的那些主儿,现在都悄悄往场边退,要么是手里没牌,要么是牌太烂拿不出手,到最后,就剩咱中国一个人稳稳坐在牌桌正中央,手里的牌还越摸越硬。这高端局从来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得有真金白银的技术,还得有咬碎牙往肚里咽的坚持,现在看来,能同时攥着这两样东西的,没几个了。
咱这桌上的规矩就是,出手就得是王炸。你要是手里能摸张“二”,都算有资格站在桌边;可偏偏有人拎着半成品的五代机就敢上桌,非要跟咱的六代机比进度,这哪儿是竞赛,分明是公开处刑。就像村头比力气,你举着块砖头费劲巴力,人家直接扛着钢筋走过去了,赢了都觉得丢人,输了更是颜面扫地。
真要诛心,根本不用费口舌。《俄方回忆录》里有句话说得特别到位:别跟对手瞎吵吵,最好的办法是把他拉进你的赛道。等他自己动手造五代机,拧螺丝的时候才知道零件有多精密,画图纸的时候才明白数据有多难算,这时候他才会掂量出自己到底几斤几两——这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差距,比骂他十句都管用。可咱没等他们缓过劲来,又往桌上扔了张牌:“你们觉得难的五代机,我们早就玩透了,现在六代机都造第二架了。”
不是咱故意炫耀,是实力就摆在这里。当年冷战的时候,别人搞军备竞赛,咱安安静静搞建设,谁都没把咱当回事;现在风水轮流转,咱成了牌桌上最稳的那个,这不是运气,是几十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那些还在纠结五代机能不能量产的国家,看着咱歼-36的进度,估计连觉都睡不踏实——这就是现实,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有力度。
![]()
总有人挑刺说歼-20没装矢量发动机,不够完美。说这话的人纯粹是不懂行,矢量发动机说白了就是给气动布局有短板的战机补窟窿用的,咱歼-20的气动设计本身就牛到骨子里,根本用不着这玩意儿凑数。F-22那套二元矢量技术,咱早十年就摸透了,不是装不上,是觉得没必要为了秀肌肉瞎折腾——技术这东西,藏着掖着不是怂,是不到时候不出手。
现在歼-36一亮相,直接把技术门槛拉到新高度。没有多余的鸭翼,设计更纯粹,一口气装了三台二元矢量发动机,动力直接拉满,更绝的是还用上了全球独一份的柔性可变蒙皮。以前西方总说他们的技术最先进,现在咱用事实打脸:先进技术不是他们的专属,咱只是不爱显摆,等时机到了,亮出来的东西只会比他们更强。
还有人当初疑惑,为啥歼-36一开始不用更先进的DSI进气道,非要用老掉牙的加莱特。答案特实在:DSI的运算逻辑太复杂,前期测试要抢时间,先用成熟的加莱特顶上去,既能保证进度,还能拿两种进气道在真机上做对比,哪种好用一目了然——这就是咱的科研风格,不玩虚的,真机见真章,比那些光靠电脑模拟吹牛皮靠谱多了。
第二架歼-36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起落架改成了双排并联的样式,看着是小改动,其实藏着大文章。这么改就是为了腾出空间扩大格斗弹舱,背后是咱对全电化、智能化的大布局。杨伟总师早说过,机械化是底子,信息化能让战斗力翻倍,真正能实现弯道超车的,得靠智能化。未来的战场不是比谁飞得快、打得狠,是比谁更聪明。
以后的战机,不一定需要人全程操控,AI会自己分析战局,识别目标,给出几套作战方案,飞行员只需要说“是”或者“否”,一句话就能定胜负。歼-36的电力系统有多强?能带动后视雷达和全向传感,360度无死角监控战场,每一个设计细节都在为“全电智能化”铺路。这就像现在的新能源车,光跑得快没用,还得有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战机也一样,光能飞、能打还不够,得有自己的“脑子”。
现在的局面特别清晰:别人还在费劲解决战机“能开上天”的问题,咱已经在构建“会思考、会判断”的作战体系了。这从来不是什么军备竞赛,只是我们按自己的节奏,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路。历史就像个车轮,以前它跟着别人转,现在终于转到了咱面前。
咱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怕事。你想跟上,我们不拦着;跟不上,也没人等你。咱的眼里,从来都只有下一个目标,从来都只有更远的天空。这张牌桌,咱坐得稳、打得硬,未来还会更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