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又一则关于教师的悲讯冲上热搜,刺痛人心!
山东一32岁女老师,在经历与中度抑郁症的艰难抗争后,于今年10月7日不幸在家中坠楼身亡。
留下了年仅8岁和4岁的幼子,以及无限悲痛的丈夫。
![]()
这已是近期被媒体公开报道的第四起教师不幸离世事件,瞬间引爆了全网关注与热议。
不曾想张老师丈夫在事后提出的两个诉求,竟意外遭受到了网暴,这是怎么回事?
![]()
当老师容易吗
10月7日,一个普通的国庆假期尾声,对张俊明老师的家而言,却是天塌地陷的日子。
这位年仅32岁的女教师,从家中一跃而下,为自己长期与病魔的斗争画上了一个惨烈的句号。
她的离去,并非毫无征兆,这根“蜡烛”早已在持续的高负荷燃烧下,耗尽了最后的光亮。
![]()
其实,早在今年6月,危机的信号已经亮起。
当时,张老师刚带领六年级学生完成重要的公开课任务。
长期的教学压力,叠加为准备公开课而连续多日的熬夜,常常至凌晨一两点,她的身心已然透支。
![]()
公开课结束后,即便丈夫为其庆祝,她也只感到深深的疲惫。
从那时起,焦虑、失眠等症状开始如影随形。
丈夫察觉异常,劝其就医,但张老师考虑到所带毕业班正处于升学关键期,课程紧张,请假困难,看病一事便一拖再拖。
直到暑假来临,张老师才真正开始系统治疗。
![]()
她先在当地县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后被转诊至市医院,诊断结果为“中度以上抑郁”。
家人尝试带她散步、旅游散心,甚至专程前往河北张家口游玩了五天,但效果有限。
随后,他们又奔赴精神卫生中心求医,开始服用西药,并尝试中药和针灸等辅助治疗,然而,病情并未明显好转。
![]()
7月29日,在与岳母商量后,将张老师送至省精神病院治疗,直至9月2日出院。
住院期间,她接受了经颅磁、脑反射等多种现代医学干预手段。
出院时,她的状态慢慢出现好转,不过暑假假期结束,张老师只能在家休息一周,9月8日就要返回学校上班。
![]()
然而,仅仅上班三、四天,她发现依然难以承受工作带给她的压力,因此她的状态急剧下滑,于是再一次向校长请假。
但校方以“师资紧张”为由表达了为难。
丈夫心疼不已,决定替妻子次出面,将详细的住院情况和诊断证明告知校方,最终为妻子请下了两个月病假。
![]()
假期中,张老师还接受了声带息肉手术,本该静养。
可假期刚过半校领导的催促电话却不期而至。
当时校方表示学校已经没有老师了,希望张老师十一假期过后一定要来上班。
![]()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消息,让张老师再度焦虑起来,还曾向同事倾诉自己还没好,没办法上课,吐槽请假太难了。
没想到,在10月7日,悲剧发生。
张老师的离去,彻底击碎了一个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
两个年幼的孩子,最大的才8岁,瞬间失去了慈爱的母亲。
![]()
遭受网暴
最悲痛的莫过于她的丈夫,从校园情侣到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他们共同走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据丈夫回忆,两人是高中同班同学,大学时期虽一个在淄博职业学院,一个在济宁学院,经历了四年异地恋的考验,但感情基础牢固。
![]()
这段从青葱岁月携手走过的感情,一直是丈夫引以为傲的资本。
九年的婚姻生活里,他们恩爱有加,习惯每天通视频或电话聊天,这份甜蜜甚至常被同事调侃“太腻歪”。
![]()
但妻子走后,丈夫陷入了巨大的痛苦,每天都在充满回忆的家中与亡妻道别,场景令人心碎。
但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必须坚强。
![]()
为了支撑起这个失去顶梁柱的家,他向学校及教育部门提出了两个诉求。
一个是落实妻子因“病故”应享有的待遇,包括丧葬补助金、一次性抚恤金,通常为20个月基本工资)等,用来保障子女未来生活的基本所需。
![]()
二是希望学校能正视其在人文关怀上的缺失,承认工作压力是导致张老师罹患重度抑郁直至离世的重要诱因。
然而,当这份诉求提出后,张老师丈夫却遭到了网暴。
部分网友不去探究悲剧根源,反而凭空臆测,散布“丈夫出轨”、““眼里只盯着钱”等恶意谣言。
![]()
面对污名化,丈夫痛心又无奈,他表示“谣言止于智者”,与妻子深厚的感情基础无需向无关者证明。
同时他更希望公众和相关部门能关注到问题的本质,而非被流言带偏方向。
虽然本人已发声组织舆论,但这个话题仍引发激烈的讨论,因为张老师职业特殊,但自杀时并不在学校,有人认为和学校无关。
![]()
谁对谁错
所以有网友站在老师立场考虑问题,认为学校应承担一部分责任。
当然,也有一部分网友站在中立的角度,设定假如自己是校长,面对一位以“抑郁”为由需请长假的老师,会不会爽快批准?
或者当其他老师也因病,或许持有更“直观”的CT报告或病理切片请假时,是否能做到一视同仁?
![]()
尤其在中年教师群体普遍处于亚健康,学校编制紧张、代课老师退休导致人手缺口的情况下,繁重的教学任务由谁来承担?
所以一般情况下,校长的核心职责肯定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为主,在未知悲剧会发生的前提下,基于工作职责的催促似乎也成了“无奈之举”。
但若能预知后果,相信任何有良知的管理者都不会催促,但现实是没有如果。
![]()
不管怎么说这场悲剧,无论对错如何划分,结果都已无法改变。
它给所有身处高压行业的人们,特别是教师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工作固然重要,但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
网图
当身心健康亮起红灯时,唯有自己才是第一责任人。
要记住学校没有你,不会停止运转,但家里没有你,天就真的塌了,及时调整心态、珍爱自己,比任何业绩和奉献都更重要。
![]()
网图
结语
张老师的生命定格在32岁,她的逝去是一个家庭永恒的伤痛,也是叩问教育生态和职场健康的一记重锤。
希望张老师用生命敲响的警钟,能真正唤醒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重视,让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而作为高压工作的群体,一定要把自己的身心将康放在首位,只有自己好了,身边的家人才会更好。
对于两个年幼的孩子,唯有希望时间来慢慢抚平伤痕,支撑他们走向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