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9日,日本媒体《产经新闻》发布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大使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有关冲绳原住民的发言是“荒谬”的,并要求日本政府向中国施压,撤回孙磊大使“违背事实、干涉日本内政的表态”。
需要指出的是,孙磊大使作出这番发言已经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日本媒体此时再度提起,反而显示出这一话题在日本国内持续引发敏感反应。
中国大使为什么在联合国会议上罕见提到了冲绳问题?为什么日本政府对此避而不谈,日本媒体却先破防了?
![]()
外交场上的刻意失声
一场看似寻常的联合国会议,却因中国代表一个出人意料的发言,瞬间掀起了滔天巨浪。
当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孙磊,在大会第三委员会的平台上,清晰地将冲绳民众定义为“原住民”时,一个沉睡已久的地缘政治幽灵被唤醒了。
![]()
这并非一句简单的外交辞令,更像是一枚经过精密计算后投出的“概念炸弹”。它的引爆,不仅是对日本、英国等国就涉华议题提出人权关切的一次“以牙还牙”,更是中国外交策略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出击的标志性一步。
外界的目光不应仅仅停留在中国“说了什么”,而更应该深入探究,日本代表在现场“为什么一言不发”。
![]()
这记突如其来的重拳,让现场的日本代表陷入了肉眼可见的尴尬。
他们没有进行任何实质性的回应,选择了一种近乎沉默的方式来应对。这种寂静,在喧嚣的外交场合显得格外刺耳,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量巨大的表态。
![]()
在那个当下,日本外交官选择了战略性的沉默。他们刻意回避了任何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敏感词汇,诸如“冲绳原住民”、“琉球民族”,或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同化政策”。
这种精确到词语级别的规避,绝非临场失措,而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防御姿态。
![]()
事后,日本外务省给出的解释也显得苍白无力。
他们宣称,“会议时间有限,无法完整说明”,试图将一个关乎国际法和历史正义的严肃议题,轻描淡写为一次因时间不足而错过的辩论。
这种说辞,更像是为了掩饰其背后的真正困境。
![]()
他们更倾向于强调,“日本社会不普遍认同冲绳县民为原住民”,企图将问题从国际法层面拉回到国内认知层面。
然而,这种精心算计的“规避性防御”风险极高,因为它非但没能平息质疑,反而欲盖弥彰,强化了外界对其“必有难言之隐”的印象。
![]()
要知道,联合国的人权委员会早就有过先例,曾建议过日本政府,应该重新审视冲绳人的原住民身份问题。
因此,东京这次的“失语”,不过是其长期回避策略的一次公开上演。这种沉默,本身就暴露了其在法理与道义上的虚弱。
![]()
踩中了历史主权的地雷
“原住民”这个标签,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因为它像一把锋利的钥匙,直接捅进了日本国家构建叙事中最脆弱的锁芯,撬动的是自1879年以来日本对琉球统治的合法性根基。
![]()
翻开历史,答案不言自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琉球王国都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与中国明清两代维系着紧密的朝贡关系,它从来不是日本的附庸。
改变这一切的是1879年,日本用武力废除了琉球王国,强行设立冲绳县。这一行为,在国际法上清晰地构成了“吞并”。
![]()
二战后的法律文件,更为这段历史增添了复杂性。《波茨坦公告》在界定日本领土时,并未明确地将冲绳包含在内,为其地位留下了巨大的争议空间。
后来,尽管美国在1971年通过《冲绳返还协定》将其交还日本,但移交的仅仅是“行政权”,而非主权。
![]()
更关键的是,这份协定并未征得其他二战主要战胜国的同意,其合法性至今在国际法学界备受拷问。
一旦承认冲绳人为“原住民”,根据《联合国原住民族权利宣言》,他们将拥有自决权、土地权和文化权。这将从根本上动摇东京对冲绳统治的逻辑基础。
![]()
这就是日本政府宁愿承认北海道的阿伊努族为原住民,却对琉球人民的身份问题讳莫如深的核心原因。
触碰这个问题,无异于引爆一颗埋藏在自己主权地基下的历史地雷。
![]()
冰火两重天的舆论场
当外交官们在纽约选择沉默时,日本国内的舆论场却炸开了锅,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撕裂感。右翼媒体的反应,堪称一场教科书级别的“破防”。
以《产经新闻》为代表的媒体反应极其迅速,甚至超过了外务省组织官方说辞的速度。
![]()
他们用上了“荒谬”、“违反事实”、“干涉内政”等一系列情绪化的词语,对中方发言进行猛烈抨击,并敦促日本政府必须对华采取强硬姿态,要求中方撤回发言。
这种慌乱和过度应激的表现,恰恰暴露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他们害怕的并非一次外交失利,而是其深信不疑的国家历史叙事被从根基上撼动。
![]()
即便在事件发生一个月后,相关媒体仍在发文评论,足见该议题的敏感性之高,已深深刺痛了他们的神经。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冲绳本地的冷静。
![]()
当地媒体《琉球新报》的报道显得客观而克制,更侧重于向读者阐述中国为何会提出这一概念,分析其背后的背景和缘由,而非简单的情绪化批判。
这种温差,根植于冲绳与日本本土之间深刻的历史鸿沟。冲绳知事玉城丹尼等人,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琉球文化的独特性。在美军基地等一系列问题上,冲绳地方与东京中央政府长期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
对于许多冲绳人来说,他们的历史、语言和文化在日本长期处于被边缘化和压制的境地。
因此,来自中国的这次国际发声,在他们眼中或许并非威胁,反而可能是一个让“冲绳问题”获得更高国际关注度的潜在转折点。
而这道中央与地方的裂痕,正是中国此次战略打击的精准着力点。
![]()
结语
中方此次在联合国的发声,堪称一次教科书式的精准反制。
它不再是简单的“你指责我,我便指责你”的粗糙回击,而是精心选择了一个日本自身存在结构性矛盾的议题,利用国际法和历史事实,构建起一套难以辩驳的论述体系。
![]()
这不仅是对高市早苗等日本政要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等挑衅性言论的一次直接警告,更成功地将一个被日本官方长期压抑的“内政问题”,升级成了一个摆在桌面上的、开放的国际历史议题。
![]()
这次战略性的试探,其目的或许并非追求一个立竿见影的结果,而在于观察日本及国际社会的反应。
从结果来看,它无疑是成功的。
![]()
它已经撕开了日本主权叙事的一道裂口,迫使东京未来必须直面这个再也无法用沉默和含糊其辞来搪塞的难题。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