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主角我的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民办老师。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姐妹四个,家境并不富裕。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没有耀眼的背景。相反,他选择留在家乡,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起初,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浪费青春”,当时我父亲才学在村里也算是独一无二的才子,听后来奶奶说:也是因为家里穷,没有在继续学习,奶奶无奈啊!
![]()
每天清晨,父亲都会在晨曦中走进那所破旧的学校,当时学校其实就是几间土房,墙面掉土,夏热冬冷,尤其冬天下雪天,外面下雪,屋里也有从窗缝里飘进雪花,后来父亲想个办法,用牛皮纸糊个窗帘挡住寒风,实在太冷了屋里生一个大炉子,用于学生们取暖,热饭,没有煤,学生们都从自己家带树枝,玉米棒,有条件的学生带几块煤,当时可见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决心。我的父亲也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培养了几代优秀的学生。
在80年代初,一个民办教师不归国家编制,待遇跟农民一样挣工分,有时国家给民办教师生活补贴,在农村来说也是也是相当不错,勉强填饱肚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父亲,每天工作量很大,白天教学,一个人教几个班,晚上坐在灯前,孤独地批着孩子们的作业,孩子们的毛笔字,作文,日记,累得腰酸背痛。
母亲有时心疼问:你图个啥?父亲笑着说:不图啥!培养农村苦孩子学习知识,改变命运。
![]()
后来,父亲教过的学生中,有的都当上了重要部门的干部,有的成为企业家,每逢佳节,学生的都来看望父亲。
父亲正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无人问津的孤独,去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这是一种修练,一种追求。
父亲的人生,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或许你会说:“那他不孤独吗?”的确,孤独令人窒息。正如泰戈尔所说:“孤独不是孤单,而是一种心灵的深度。”父亲的孤独,让他拥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纯粹的梦想。
现在的我,也感觉有父亲的遗传基因吧!我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没有那些无趣的社交,群居不倚,独立不怾,内在丰富,便无惧独处。
事实上,许多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作家,都是在孤独中孕育出伟大的作品。梵高在孤独中画出了震撼人心的星空,爱因斯坦在孤独中提出了相对论,海明威在孤独中写出了永恒的小说。
因为,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就像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喧嚣,而在于内心的坚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