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85女高材生,却在青春年华选择削发为尼,她到底为了什么?”很多人带着这个疑问看向2008年的那场突然离奇的抉择。19岁的山东大学学生释正孝同,从一名优等生摇身一变,脱下校服,披上僧衣,前往湖北天台寺出家。世人惊呼:好好的前程为何弃?她的妈妈却淡淡一笑:“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作为父母,我们支持她。”这句话,像一粒种子,埋在无数议论的土壤里,渐渐发芽。
释正孝同出生于1989年,一个普通河南家庭,可从小就跟别人不太一样。她笑起来有对酒窝,温润如玉,却从没和同学发生争吵,也几乎听不到她抱怨句。别人在听流行歌时,她爱琅琅诵读佛经;别人半夜打游戏,她却轻声听佛音入眠。寂静、悠长的佛乐,成了她最佳的伙伴。“夜深人静时,我感觉耳边都是佛音,它帮我平复烦闷,像一泓清水涤荡心灵。”多年后,她仍说着当时的感受。
![]()
高中时,父母安排她到安阳铁路中学借读。别人还在睡梦中,她早已起床,穿着厚外套绕操场慢跑,迎接第一缕阳光。“看着大地被光铺满,我就觉得自己被温暖包围,所有焦虑都消失了。”成绩稳居年级前列的她,假期里也不追星追剧,只跟着妈妈去寺庙听法,心中自有一方净土。高考结束那个夏天,天台寺之行成为转折点。她第一次在寺里小住几日:五更时分,梵音初起;日中打坐,尘念渐远;黄昏扫地,尘埃不染。每天重复三件事——起床、打坐、打扫,简单到极致,却让她惊觉: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
于是,大学才读了几个月的她,做了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退学剃度。刹那间,校园里谣言四起。有人问她妈妈:“你家孩子受什么刺激了?好好地读书多好。”妈妈笑而不语,只说:“孩子说,这是她想要的安宁,我们支持她。”同学们更直白:“你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咱们一起想办法啊。”她摇头:“我没事,只是想找到孩童般的纯真。”话音落处,她的背影被落日拉得很长,也很安详。
![]()
为何一个985女生甘心放弃世俗荣华?这不只是逃避,而是一场灵魂自救。大学里节奏快,大家都在为名次拼搏,为未来焦虑。可每当沉浸在书卷间,释正孝同心里却隐隐失落:这真的是我要的生活?她渴望一个没有面具的自己,渴望真正听见内心的声音。因为她明白,中庸之道固然实用,可戴着面具过日子,就会逐渐忘了最初的自己。
![]()
“索额图从一个侍卫,跃居高位,他的升迁速度,简直无人可比”,就像释正孝同在心路上的飞速转变,外人看不见,却真实发生。十几年的佛学修行,让她学会了放下贪嗔痴,不被纷扰所困。有人说,现代社会压力大,她这是逃避。可她更愿意认为,这是主动承担,每天在木鱼声中检查贪念,在禅堂里检视执念,活得比都市白领更真切。
![]()
出家后,先是受沙弥尼戒,等到二十岁才受具足戒,成为正式的比丘尼。那一天,她在众僧前咬破指尖,誓愿守护戒律:不杀生、不放逸、不妄语……然后剃度,换上灰色僧衣。人们常说出家人是“世外桃源”的追求者,可对于释正孝同而言,这不仅是境界,更是行动。每天清晨推开禅房门,一阵凉风拂面,脚下青石板还湿着露珠;午后在讲堂里,跟着长老听《心经》《法华经》,笔记写得一丝不苟;黄昏扫地时,她随心所动,把每片落叶当成不净之念,一点点清除。这样的日子,简简单单,却让她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真正对上了眼。
![]()
可出家路并非一帆风顺。寺外亲戚偶尔来访,有的捐款,有的指指点点:“怎么不回家?还想成尼姑一辈子?”她淡淡回答:“我只是遵从内心。”喧闹世事与寺院之间,她并未完全隔绝。有时会被邀请去参加公益讲座,为孩子们布道;有时候也在手机里认真刷国考招考政策,观察世事变迁。她说:“我放下了名利,却没放下责任,这才是出家人的现代担当。”
![]()
很多人以为出家就是与世隔绝。可她不赞同:佛法不是要人离开社会,而是帮助人看透社会。释正孝同曾说:“寺庙只是一所大学,教我看清自己&看清世界。”正因为如此,她参与义诊、种植公益菜园,还在寺里开了一个素食课堂,教信众怎样用素食保护地球。她接地气地把佛法带给身边人,让更多现代人理解,佛法并不等于迂腐,而是一种让心更自由的艺术。
时隔数年,如今33岁的她依旧未曾还俗,甚至有年轻人慕名前来,想像她那样开辟一片内心净土。寺方却也劝她:“你常年忙于教化,也该回归家庭生活。”她却只是微笑:“我在寺里,就是我的家。”有人不解:“不觉得孤单吗?”她说:“孤单是心的状态,与环境无关。佛前我不孤独,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修行。”
当下,社会倡导心理健康,提倡正能量,每个人都在为生存和发展奔忙。可释正孝同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人:有的人把奔跑当生活,有的人把静止当人生。这并非对错之分,而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在她看来,寺院生活不是逃避,而是一种重生——在破碎与焦虑中,找到那朵自洁的莲花。
出家十几载,她依旧保持当年削发那刻的坚定,仿佛脱下了一层尘世铠甲,穿上了光明大道。“我放下了外相的荣华,却接住了内心的平静。”这是她的答案。或许,真正的勇士不是最能打仗的人,而是敢于剥去所有伪装,直面自己的人。释正孝同用行动告诉我们:放下,也许并非软弱,而是最坚强的坚持。信息来源:[释正孝同公开采访] 参考资料:[佛教具足戒制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